1. 求关于‘伯’字的诗句诗句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游》 辛弃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陆游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 诗经》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何人斯 诗经》
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
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上同州使君伯》 王昌龄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江早春》 白居易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马诗》 李贺
2. 求关于‘伯’字的诗句诗句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游》 辛弃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陆游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 诗经》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何人斯 诗经》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上同州使君伯》 王昌龄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江早春》 白居易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马诗》 李贺。
3. 高中带“发”字的文言文句子,越多越好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
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
⑦<;动>;发布;颁布。《肴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
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
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
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
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
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
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
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
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4. 高中文言文,有关“而”字的句子及翻译ér
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④<;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肴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⒌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⒍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⒎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⑤<;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⑥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5. 有伯字的四字词语伯仲之间、
阿拉伯人、
不分伯仲、
金华仙伯、
河伯健儿、
伯埙仲篪、
将伯之助、
叔伯兄弟、
季友伯兄、
阿拉伯海、
相惊伯有、
伯鸾之灶、
伯乐一顾、
伯道之忧、
伯玉知非、
邵伯讼棠、
伯俞泣杖、
伯成子高、
伯虑愁眠、
伯歌季舞、
河伯为患、
兔毛大伯、
阿拉伯胶、
河伯使者、
伯道无儿、
田连仟伯、
方伯连帅、
风魔九伯、
阿拉伯语、
伯仲叔季
6.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其乏困 ***,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16.徐公来《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