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注释:
1、菁菁:草木茂盛。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
2、阿:山坳。
3、仪:仪容,气度。
4、沚:水中小洲。
5、锡:同赐。朋:上古以贝壳为货币,十贝为朋。王国维《说珏朋》云: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二系一朋。
6、休:喜。
译文: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
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
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
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赏析:
此的主旨,《毛诗序》说是乐育才,朱熹《诗集传》则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认为此亦燕饮宾客之诗。今人多以为是古代女子喜逢爱人之歌。由于诗的境界的空泛性和意象的可塑性,对其内涵可以有不同的开掘和把握。《序》说流传二千多年,影响至巨。人们说起《菁莪》,无不想起乐育才。而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的朱子,在其《白鹿洞赋》中,亦有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的句子。此所谓习用典记,约定俗成者也。对诗的主题,不同的理解可以并存,似不必存此没彼。这首诗的主题,爱情说更有启发,证据之一是人们公认为《小雅》中典型描写男女相悦之情的《小雅-隰桑》篇,同《菁莪》不论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前三章中既见君子句式一般无二,第四章都变换声调,各自成章。
此诗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兴,也可以理解成记实,然不必过于拘泥,因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的植物,除了莪,当然还有很多,举一概之而已。第一章,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颤。第二章写两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作者用一个喜字写怀春少女既惊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两人见面的地点从绿荫覆盖的山坳、水光萦绕的小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上,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渐趋明朗化。锡我百朋一句,写女子见到爱人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过受赐百朋的程度。第四章笔锋一转,以泛泛杨舟起兴,象征两人在人生长河中同舟***济、同甘***苦的誓愿。不管生活有顺境,有逆境,只要时时有恋人相伴,女子永远觉得幸福。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十六句,但把一个美妙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引人入胜。和《秦风-蒹葭》相比,《蒹葭》在水乡泽国的氛围中有一缕渺远空灵、柔婉缠绵的哀怨之情,把一腔执着、艰难寻求但始终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寄托于一派清虚旷远、烟水蒙蒙的凄清秋色之中。而《菁莪》处处烘托着清朗明丽的山光和灵秀迷人的水色,青幽的山坡,静谧的水洲,另是一番情致。两首诗可谓珠联璧合,各有千秋。如此绝妙的天地里,一对有情人相遇相识、相偎相依,此情此景,真令人如饮醇醪,心神俱醉。
诗经 裳裳者华《诗经: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注释:
1、裳裳:犹堂堂,旺盛鲜艳的样子。华:花。
2、湑:茂盛的样子。
3、觏:遇见。
4、写:通泻,心情舒畅。
5、誉:通豫,安乐。
6、芸:色彩浓艳。
7、章:纹章,服饰文采。
8、骆:黑鬣白马。
9、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10、似:嗣,继承祖宗功业。
译文:
花儿朵朵在盛开,叶儿繁茂长势旺。
我遇见了那个人,我的心啊真舒畅。
我的心啊真舒畅,于是有了安乐的地方。
花儿朵朵在盛开,鲜亮艳丽黄又黄。
我遇见了那个人,他的服饰有文章。
他的服饰有文章,于是有了喜庆的排场。
花儿朵朵在盛开,有黄有白多娇艳。
我遇见了那个人,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
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六根缰绳光滑又柔软。
要向左啊就向左,君子应付很适宜。
要向右啊就向右,君子发挥有余地。
因他发挥有余地,所以后嗣能承继。
赏析:
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写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而我所遇的之子又是什么样子呢?在首章,诗人只写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是什么样的人使得我如此欢悦?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说中渗透着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写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十足风光,十分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说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写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方玉润《诗经原始》谓末章似歌非歌,似谣非谣,理莹笔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极是。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诗经 硕鼠《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诗经 著《诗经:著》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迎候。着: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2、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各色丝线,代指紞。
3、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译文:
等我就在屏风前哟,帽垂丝带在耳边哟。
加上美玉多明艳哟。
等我就在庭院里哟,帽垂丝带在耳际哟。
加上美玉多华丽哟。
等我就在厅堂上哟,帽垂丝带在耳旁哟。
加上美玉多漂亮哟。
赏析:
此篇《毛序》、郑玄笺皆以为是刺诗,孔颖达疏申述云:作《着》诗者,刺时也。所以刺之者,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也。姚际恒不以为然,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今不可知其为何人,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诗经通论》)姚说可取。揣摩诗意,此当是女子回想出嫁时夫婿迎亲情景的。据《仪礼-士昏礼》,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上车后,新郎得亲自驾车,轮转三周,再交给车手驾御,而自己则另乘车先行至自家门口等候,然后按照规定以次将新娘引进洞房。此诗把这一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文言文句式奇怪,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文言文句式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文言文句式,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着,少女的腼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说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齐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无怪乎清代学者牛运震要称它是别调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