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精神层次的追求的诗句

精神层次的追求的诗句

1. 关于精神追求高洁的诗句

关于精神追求高洁的诗句 1.体现诗人追求人生如墨梅的高洁品格的诗句什么赞美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2.描写梅花高洁品质、精神的诗句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卜算子·咏梅》陆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早梅 李公明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忆梅 李商隐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新栽梅 白居易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胭脂桃颊梨花粉,***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3.描写“高洁志向”的诗句有哪些

1.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5.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