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红楼梦薛宝琴的十个诗谜谜底是什么?

红楼梦薛宝琴的十个诗谜谜底是什么?

貌似么有确切答案吧

1隐指法船(就是烧献给亡灵的纸船),一说只走马灯上的草船战舰。

2喇叭

3耍戏的猴子

4就是北方供祭亡灵的打狗棒

5柳树

6桃木扇

7琵琶

8香皂

9骰子

提要: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直接谜底是:1,缫丝煮茧釜(锅);2,唢呐,又名海笛;3,蚕茧;4,蚕蛹;5,隋堤柳,(唐 白居易《隋堤柳》诗意);6;桃木梳篦;7,木工墨斗;8,香胰子(香皂);9,针线;10,柳蝉,(清 蒋廷锡《柳蝉图》画意)。

《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宝玉等七人的连续八个谜语,曾猜为曹寅在一七○七年石涛和尚圆寂时,隐写的一篇特殊形式的‘祭文’或《墓志铭》。而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谜,从其谜底来看,正像宝琴自称:‘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虽然暂时还看不出它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有什么直接关系。根据宝琴的提示:‘暗隐俗物’、‘却怀往事’,可体味到曹寅在他的诗谜中所流露出的一些心迹,这是曹芹溪不可能有的。

(22)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缫丝煮茧釜(锅)

谜面虽借用三国赤壁之战典,但与三国无关。而与曹寅的织造业务有关。白居易乐府诗《红线毯》,有‘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句,这清水煮茧是缫丝的重要工序。在铁锅出现之前,只能使用陶釜煮茧。真正赤壁下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谜面中将锅邦比喻成赤壁,埋于灶台,煮茧的清水自然‘不流’。‘一炬悲风’正是釜底燃薪,‘无限英灵在内游’句中的‘英灵’指蚕蛹,有人统计,织造一条领带约需要111个蚕茧的丝量,一件女绸上衣则需630个茧。可见煮茧的数量称得上‘无限’;若是煮米饭的锅,虽然米粒的数量也称得上‘无限’,米也具有生命的含义,蚕蛹可称生灵,但不见称米为生灵者。猜此谜为‘锅’,只是欠准确,而是指民间缫丝煮茧的专业用锅。作者之所以做此谜,还是与白居易的《红线毯》诗有关。诗中有‘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所产的一种丝织地毯,曾为上贡精品。作者谴责了宣州太守为讨好皇家,不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对百姓的生活表示同情。这位宣州太守与江宁织造曹寅,同样为宫廷进贡丝织品,在曹寅看来主要责任和应该被指责的,显然不是宣州太守,而是宫廷对诸如此类奢侈品的浪费、贪婪,而有微辞。如《红楼梦》小说中赵嬷嬷所说‘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贾母的聚敛,宝玉的糟蹋,省亲的浪费,乃至晴雯撕扇作千金一笑。曹寅深知绫罗绸缎来之不易及民之疾苦。而白居易只是将责任归咎于宣州太守,等于也骂了曹寅。曹寅自身对此恐怕难以认同。谜面中的‘徒留名姓载空舟’(老子有言:以空舟度人世之河,是为智者)似有反驳、不满白居易的意思(并非全盘否定):《红丝毯》中,将罪责全归罪于织造官员太守,是不公平、不全面的,此诗及其作者徒留其鼎鼎鼎诗名,非为智者之虑。曹寅对白居易《红线毯》的看法相左,而同意白居易在《隋堤柳》中的观点和反思(见其五,广陵怀古)。曹寅在此借物论诗,借诗舒怀。

(23)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唢呐 又名海笛

东汉名将马援,在交趾(今广西、越南一带)铸铜柱二,以振纪纲。谜面却是铜铸金镛,镛者,大钟。指唢呐的钟形喇叭口为铜制。其声虽可传至海外,其本身却源自戎羌。唢呐的演奏部分,象一只铁黑色的短笛,有八孔。若喇叭口传出鼓吹东汉马援的声音,那么铁笛不可能演奏的是西汉名将张子房(张良)。铁笛、金镛实为唢呐一体。唢呐另名海笛,谜面第二、四两句中已经明白给出‘海、笛’二字。至于诗谜中的马援,作者是否对马援的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不得而知。

(24)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蚕茧

虽然蚕蛹身外的茧衣是蚕丝构成, 当这丝织成绸缎之后,又何曾伴(穿)汝(蛹)身?一只蚕茧的丝大约900—1000米,牵连(缫丝)‘大抵难休绝’,丝被抽(缫)尽时,赤身裸体的蚕蛹,便不得已‘被诏出凡尘’,惹得他人耻笑。正像小说第二十二回,宝玉所看《南华经》上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原书有批注云:山木,漆树也,精脉自出,岂人所使之?故云‘自寇’;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自寻于涸也。蚕蛹之所以有此遭遇,其丝使然,如同山木、甘泉,莫怨他人。疑为作者某种情绪的暗中发泄:清史档案中,从康熙给曹寅、李煦的密旨以及后者的奏折内容看出,曹寅的晚期已经受到来自宫廷派系(主要是后来做了雍正皇帝的这一派)的诬告和攻击。凭曹寅的出身、经历、学识及在江宁的成就和威望,此时有这种情绪,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曹寅在此借物咏叹!

(25)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家蚕蛹

借用《史记 淮阴候列传》韩信典故编制谜面。

‘壮士’即‘壮时’的谐音。是指这种蚕蛾科昆虫幼虫(蚕),在作茧化蛹之前的最肥壮的时期,也是鸡犬之类的美食,养蚕人须加倍提防。‘三齐位定’是借用韩信做了三齐王的典,说他(它)的地位相对稳(固)定。指的是幼虫—蚕,三眠(也有四眠、五眠者)之后,即在蚕簇(专供蚕作茧的地方)上,找到一个固定位置,吐丝作茧自缚,比喻成‘盖棺’。虽然幼虫的一生,需要人们不停的喂养,奉劝世人不要小看它,这喂养之恩,在它被‘煮茧’死亡之后,贡献其一生所积蓄下的真丝,乃至身驱,来报答喂养人——死也知报。此诗谜的谜面,虽然涉及到韩信的故事,终究不是描写韩信的诗(否则太贬低作者的诗作水平,宝琴有言在先:诗虽粗鄙,却怀往事);而主要服从于谜底——死也知报者——蛹,蚕只是它的童年,‘壮时’。蚕若死亡,无物可报。故此,谜底是蛹;而不是蚕。

(26)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隋堤柳(白居易《隋堤柳》诗意)

此诗的前两句是白居易乐府诗《隋堤柳》的缩写。即‘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柳色如烟絮如雪’。那么,隋堤风景近如何?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二百年来(指隋至唐)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这就是隋堤近来风景。谜面的第三句‘只缘占得风流号’,寓意双关。古代诗歌中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风与柳的诗句极多:‘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柳摇风处色’、‘柳弱风牵’、‘含风柳色移’……‘风柳’与‘风流’不仅谐音,且谐意。风吹柳梢、婀娜多姿,多被形容风流女人的腰身。小说中的晴雯,王夫人看来是水蛇腰;在宝玉眼里却是柳腰,其实水蛇和柳梢两者是神似的。谜面第三句‘惹得纷纷口舌多’,这‘口舌’并非全指人们对柳腰、柳眉诸多议论,而主要是指几百年来,文人墨客们对‘隋堤杨柳’(隋帝炀柳)的议论(口舌),此首唐诗也正只是白居易的‘口舌’之一。白诗中的‘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分明是对隋天子杨广‘南巡’的赤裸揭发和反思。如果把杨广南下与康熙南巡等同,这对康熙是不公正的。后者虽有他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必需;但皇帝南巡的银两耗费,如《红楼梦》中,赵嬷嬷说:‘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江南甄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因此,作者对‘海内财力此时竭’的担心,不无道理!‘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才是曹寅与白居易的***识,曹寅是否对康熙的多次南巡有微辞或想法?十几年后,不幸被曹寅言中的,正是曹家被抄也因南巡亏空;忧国不成,反受家祸。从小说中的对话来看,康熙的频频南巡,为国家和曹家均造成经济上的亏损,尤其是后者,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危机,这对曹寅的压力是很大的,此时,白居易的‘隋堤亡国树’引起了‘曹寅反思’。本来,此条谜语猜到这里,也可罢了。但是,此诗谜明显地存在着另一个大疑点:即,题目是‘广陵怀古’。广陵,扬州古称。但谜面诗句却写的是‘隋堤柳’,‘隋堤’特指河南祥符(开封,汴梁)境内隋运河(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的汴河段堤坝。即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一线,距扬州数百里之遥。为什么用‘广陵怀古’而不直用‘隋堤怀古’?《红楼梦》第五十回末,宝琴明确交待‘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难道隋堤杨柳成了扬州地方的古迹?是作者一时疏忽?还是故意?我认为这是曹寅有意制造的烟雾,用河南段运河偷换扬州运河,其目的不只是要隐写前朝大明皇帝们重演‘亡国树’的悲剧:而在意于‘却怀’扬州就义的史可法,其人是曹寅尊崇的敌方显官名将。史可法,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河南开封(用隋堤隐写);顺治二年(1645)被清兵多尔衮部杀害于扬州,尸身失落,由亲属葬衣冠于扬州梅花岭(用广陵隐写),清军屠城十日,杀扬州百姓数十万,按今天的说法,多尔衮犯的是‘灭绝人类罪’,史可法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为了城内百姓免受屠戮,自刎未成,投降后仍被杀害,仅就维护平民百姓生命为首任这一点来评说,史可法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的精神和行为,是更高境界的‘军魂’,不是两军胜败所能相提并论的。康熙(以及后来的乾隆)作为敌对双方的胜者,对此也是佩服的。能(至少默认)在扬州建祠祭祀史公,便是例证;康熙、乾隆有此胸怀,这对大清国的一统大业不无积极作用。相信曹寅也有此看法。否则他决不可能将河南汴河隋堤,错拉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怀古!曹寅借柳联想‘隋堤柳’、‘亡国树’;反思‘南巡’、史可法等国家大事。。

(27)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妇女梳妆用)桃木梳篦

‘衰草闲花’指的是妇女卸妆后零散的头发和摘下的头花;‘浅池’喻梳妆时用的水盆;‘桃枝桃叶总分离’——桃木;一排梳齿即‘梁栋多如许’;‘小照’即镜子;‘壁上题’即‘篦上提’谐音,妇女对镜梳拢头发的动作。

桃叶渡位于江宁(南京)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河汇流处附近。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常在此渡口迎送他的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此渡口也因此风流人事,得名‘桃叶渡’。清顺治年间,因好事者来桃叶渡‘旅游’的风流人太多,而修了一座桥。康熙时,已是有桥无渡的了,后人只能来此回味千年前的风流往事。诗谜中的‘六朝’、‘桃叶’实指此典。

是否曹寅缅怀自己旧时的‘桃叶’,曹寅自知。

(28)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 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木工墨斗

此谜在乾隆时代已被猜出。

‘青冢’一词,出自对杜甫诗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旨在扬州天宁寺开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以往的文章已经谈过,曹寅的《金陵十二钗》,也创作于这一时期。因此十首诗谜中,多处借用《全唐诗》中的典故和诗意。

(29)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香胰子(香皂)

此谜大约在《脂评石头记》刚问世即被猜中。

作者可能怀却洪升《长生殿》往事及《全唐诗》中有关杨玉环的诗作。

( 30)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身最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针线

用《西厢记》典故作迷谜面。《红楼梦》中借用过《西厢记》。

‘骨贱身轻’指针和线;‘强撮成’即强将两个部分,如织物,

缝合在一起;‘时吊起’——上下穿针引线;最后一句便是被缝合

的两部分被线牵动,向一起靠拢。

(31)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柳蝉(蒋廷锡《柳蝉图》画意)

用《牡丹亭传奇》典故作谜。《红楼梦》中借用过。

‘梅花观’即戏曲中的梅花道院。

‘不在梅边在柳边’取自于戏曲中杜丽娘在自画像上题诗的最后一句,谜中借指:蝉喜柳而不喜梅,不在梅树多在柳树上;蝉靠吸食树汁儿为生,而柳树汁最丰。古诗、画中,柳和蝉总是相映成趣的。近代的齐白石画蝉,也多放在柳梢上。‘个中谁拾画婵娟’,在《牡丹亭》里,公子柳梦梅拾到杜丽娘自画的婵娟图,‘画婵娟’隐‘画蝉’二字,‘画’字在此作名词解。点明这是‘柳与蝉’的一幅画作。首先应探访康熙朝的著名画家,与曹寅同时代的有画僧石涛等,擅长山水画;而擅长花鸟鱼虫的,莫过于宫廷画家蒋廷锡。此人生于康熙八年(1669),江苏常熟人。字南沙、酉君、杨孙,号西谷,又号青桐居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入翰林,官至大学士,工诗善书画,曹寅不能不知。正是此公有画名曰《柳蝉图》,绢本设色(‘画婵娟’可猜成‘画蝉于绢’),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为自左向右延伸之柳树,绘有双蝉,其中一蝉,身体前倾,尾部上翘,作嘶鸣状,应为雄蝉。‘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句,实指两蝉相聚时,无需第三者春香(杜丽娘的丫鬟)的存在,诸如在画面上添加一只螳螂之类。此画有作者自题诗,云:‘变化工夫亦苦心,短长声在绿杨林。秋风古岸斜阳里,惟有寒蝉抱叶吟’。诗中的‘秋风’即谜面中的‘西风’,‘一别西风又一年’句,说的是:虽然‘寒蝉’暂时还在‘斜阳里’‘抱叶吟’,随着秋风(西风)渐凉,蝉将别(死)去。这一别,此情此景只待来年了。

此谜若为无名氏所作的散谜,谜底仅猜为‘蝉’,也是可以的。若为曹寅所作,这谜底才是‘柳蝉’或《柳蝉图》画意。

10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