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诗歌、民歌、童谣、有关诗的知识

诗歌、民歌、童谣、有关诗的知识

经典诗歌:《诗经》之《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童谣:《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诗的知识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诗歌的由来

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史都证明,诗是出现得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这就是诗的形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的诗起着记事的作用。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

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与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字形成之前,比诗早很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是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哦,兮,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 “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把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感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前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歌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 “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读诗,特别喜欢学习课本里的古诗、现代诗。不少人还参加了业余朗诵小组,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总会为联欢会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诗朗诵。诗歌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语言有一种音乐美。它音调和谐、动听,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诗经》从音乐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诗歌,《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都是先有乐,后填词。到了后来,乐谱流失了,音乐也逐渐进化了。那些歌辞独立存在,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成为优秀的诗篇。如《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采葛》的诗这样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的诗,诗人想象他所怀念的人正在采葛、采萧、采艾,虽然只一天没见面,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岁一样。全诗反复吟唱,表达了离别后殷切想念的心情。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合于乐可以唱歌的诗。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汉武帝建立这样专司音乐的官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就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从此“乐府”就由一个机关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而且是唱出来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诗出现了。自由诗不好谱曲,所以诗与音乐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但是一些优秀作品还是讲究音乐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密的格式,但是有节奏,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经典诗歌:《诗经》之《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童谣:《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诗的知识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诗歌的由来

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史都证明,诗是出现得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这就是诗的形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的诗起着记事的作用。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

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与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字形成之前,比诗早很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是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哦,兮,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 “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把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感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前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歌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 “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读诗,特别喜欢学习课本里的古诗、现代诗。不少人还参加了业余朗诵小组,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总会为联欢会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诗朗诵。诗歌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语言有一种音乐美。它音调和谐、动听,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诗经》从音乐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诗歌,《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都是先有乐,后填词。到了后来,乐谱流失了,音乐也逐渐进化了。那些歌辞独立存在,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成为优秀的诗篇。如《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采葛》的诗这样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的诗,诗人想象他所怀念的人正在采葛、采萧、采艾,虽然只一天没见面,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岁一样。全诗反复吟唱,表达了离别后殷切想念的心情。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合于乐可以唱歌的诗。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汉武帝建立这样专司音乐的官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就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从此“乐府”就由一个机关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而且是唱出来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诗出现了。自由诗不好谱曲,所以诗与音乐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但是一些优秀作品还是讲究音乐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密的格式,但是有节奏,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