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夏历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正在京师大梁(今开封)庆贺元旦,突然传来“北汉与契丹合兵南犯”的紧急军情。由于周恭帝年幼,宰相范质、王溥急忙派遣殿前都点检(禁军元帅)赵匡胤率兵出征。当赵匡胤的人马走出四十多里,行至陈桥驿(开封东北)时,士兵哗变,拥立他做皇帝。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变后,赵匡胤立即率师返回大梁,夺取后周政权,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至于敌兵南下,急需派兵抵御之事,也就烟消云散,不再提起了。清人对此困惑不解,就写了“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的咏史诗句,对是否确有敌情需要出征,表示了怀疑。那么,当时究竟有没有“北汉与契丹合兵南下"的军情呢?历来其说不一。
关于北汉与契丹乘周世宗死后,太子年幼即位,国内政局不稳,合兵南下的军事行动,《旧五代史》、《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籍,均有记载。但是,不知何故,素以记事可靠著称的《辽史》却对此只字未提。及清朝毕源编撰《续资治通鉴》时,便以《辽史》末载此事为由,在考研中提出了怀疑。
建国以来,有些史学家写书的时候,涉及“陈桥兵变”这一历史事件时,便有赵匡胤谎报军情,借出兵之机发动政变之说。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就说:“赵匡胤虚报辽和北汉联兵入侵,藉奉命出征的机会,利用‘五代’以来将士拥立的风气,在陈桥驿组织兵变,自立为帝。
陶懋炳《五代史略》也说:“赵匡胤与弟匡义、心腹赵普密谋,谎报辽兵南犯。范质等仓猝命赵匡胤率部抵御,于是演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喜剧”。
然而,有些史学家并不赞成上述说法,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程溯洛在《论赵匡胤》一文中,就不认为契丹北汉合兵南下的急报是赵匡胤事先布置的阴谋。
曾维华在《陈桥兵变前镇,定二州并非‘谎报’军情》一文中,也不赞成赵匡胤谎报军情的观点,并对这个问题作了考证。
他认为《辽史》和《宋史》都是元朝丞相脱脱在同一时期主编完成的。北汉与契丹合兵南下,在辽国方面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在后周及取而代之的宋来说,却是一件导致改朝换代的大事,因此《末史》必须记载此事,而《辽史》可以省略不记。不能因《辽史》未载此事而怀疑其他史籍记载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