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阳,雷州半岛之别称。“雷阳”最早出现于成书于宋代的《一统志》,其中记载:“雷州府郡名雷阳,郡在雷水之阳,雷水指的是雷州湾海域。雷州府郡治在雷州湾海域的北面,日照时间长,故名雷阳。”
宋代的大诗人秦观被贬雷州一年多,诗篇有《雷阳书事》三首。其中有对当时风俗的描述“骆越风俗殊,有疾皆勿药。”南宋丞相李纲被贬海南路过雷州时,在《伏波庙碑阴记》一文中说:“次雷阳书碑施金,委郡守董侯总其事……”南宋的李光、梁安世、李仲光,元代著名文学家范椁、罗璋等在其文章把雷州半岛称为“雷阳”。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明代戏剧大家、诗人汤显祖在其诗《别鲁司理》中写道:“目送雷阳外……乡国似南漳。”明代文人戴嘉猷写诗赞颂寇准,曾有“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著名诗句。
外地人在诗文中提到雷州半岛都称之为“雷阳”,那么本地人呢?雷州历史文化名人陈瑸在诗文中提到家乡一律称之为“雷阳”。他为雷州的八个著名景观写诗,命名为“雷阳八景”,在他考中进士之前写的诗《敬业堂会课归率成》三首中末句云:“地尽雷阳天未尽,看谁衣锦早还乡”。他去台湾前写的一首诗题为《是夜梦寇莱公贬雷阳事……》。陈瑸的许多文章、奏疏,文末都署名雷阳陈瑸,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别人在尊称陈瑸的时候,也在他的名字前加上“雷阳”二字。清乾嘉年间福建官员谢金銮在记述陈瑸功绩时写道:“雷阳陈中丞初为台湾观察,尝北巡淡水,往返千四百里,自备糗糒。”如“常山赵子龙”,柳宗元被称为“柳柳州”,韩愈被称为“韩昌黎”一样,名人名地相互借重,相得益彰。陈昌齐把他在北京的住宅题名为《雷阳会馆》,为家乡会考学子、候补小官,旅人商贾到京提供住食之便。可见,从宋到清,文化达人们一致感觉“雷阳”一词既有直溯远古的历史厚重感,又有异常鲜明地方特色,大家津津乐道,而使“雷阳”在全国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提起“雷阳”,人们就知指得人文色彩丰富的雷州半岛,从而成为约定俗成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