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重庆北温泉的主要景点

重庆北温泉的主要景点

重庆北温泉公园依自然地形而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葱茏,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园内有洞谷、飞泉、假山、渔池、小树、寺殿等,是重庆有名的风景名胜区。

乳花洞最早名毛狗洞。传说洞内有一群修炼成精的雌毛狗,常出来祸害四邻,后被缙云寺长老派妙的和尚将雌毛狗斩死在洞中,不久洞壁生出许多象乳房一样的石花而得名。另一传说是在太平天国时,石达开率军经渝入黔,路过缙云山,有一对姑娘花姑、乳妹为引军入洞消灭躲在洞中的恶霸地主而被烧死在里面,人们为纪念她们,取名乳花洞。

乳花洞洞口其貌不扬,却在民间流传一个优美的故事:相传乳花洞又名五花洞,洞中住着一位五花娘娘,乐施于人,附近群众不论发生多大困难,她都有求必应。特别是邻居的红白喜事,差什么她就给什么,在她那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天,有个恶少见五花娘娘美若天仙,心起邪念。他入洞中,大耍流氓手段,调戏五花娘娘。五花娘娘忍无可忍,施法力毁洞除恶,将恶少压死于洞口。从此洞口就不见了,现在的洞口只是五花洞的一条石缝。

乳花洞洞深157.5米,高低落差30米。大洞套小洞,正洞套岔洞,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洞内曲折幽深,光怪陆离,铺乳悬垂,石柱石笋,体态各异。几处洞天,洒下缕缕阳光,颇诱人遐想。乳花洞并非一般的溶洞,有着独特的地质研究价值。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研究过过它的构造及其成因。其实,乳化洞的形成与温泉有密切关系。构成乳花洞的岩体并非石灰岩,而是五万年前的温泉泉华沉积物。当时的温泉是在嘉陵江第一阶地面上流出的,泉华沉积在阶地上。这些泉华因位于背斜轴部,在背斜继续受到水平挤压的情况下,泉华中也发生了二次追踪式裂隙,热水流经这些裂隙,使其两壁泉华受到溶蚀,从而导致裂隙向溶隙,溶洞发展,并在其中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溶景观。在洞中钙华沉淀,发现有山毛榉科的叶子化石,可能是栎类植物。对洞中钟乳石进行U系法年龄测定,其核心形成于距今年56600±500年,外壳形成于距今38400±500年。所以,科学家们称乳花洞为“不下第一假洞”,堪称举世无双的世界奇观。

乳花洞之奇,举世无双;乳花洞之美,天下少有。诗人苏渊雷讴歌《乳花洞》诗云:言入乳花洞,还疑璎珞宫。天光花影碎,树色湿云重。地僻心偏远,路迷情自通。不须深处探,即此接鸿氵蒙。 在温泉寺石后侧山麓,为宋代摩崖罗汉所在处。16尊摩崖罗汉,雕刻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20—1122年),像分9处,并有待童1体,施主造像1体。部分罗汉像傍还配有动物石雕,计有小猴2只,虎1只,龙1条。可惜这些罗汉的头部全在“文革”中凿毁,现存的罗汉,头部均系重新雕刻,镶嵌其上,可谓古身今面,面目全非。然而在罗汉像前的巨石上,刻有一程石梯图案,这大概是意欲通向“极乐世界”的“天梯”吧,梯旁刻着“天然如意梯”5个大字,字、梯均完好无损。人们一看,很自然地会浮想联翩。有诗人在此观光后吟诗曰:石壁上,站着十六个罗汉,不唱、不笑、不哭,留下无声的歌。

“极乐世界”没有复活他的梦,“如意梯”只留下飘渺的诱惑。石工匍匐的身影已经消失,后来者该把遥远的谜语猜破。下来吧,十六颗长满苔丝的心,你们的希望就在今天的中国。在摩崖罗汉的后侧,原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游览嘉陵江作《千里嘉陵图》时,在此画刻的摩崖观音像一尊。观音像姿态流丽柔和,线条轻快飘逸、面形丰满圆润,重颔广眉,充分体现了唐代宗教艺术的特征。可惜在1939年修公路时,劈山开道,合龛石像全被毁坏。

石刻园是以摩崖罗汉为中心,集温泉寺历代石像、石雕、石刻、石碑于一处,有精雕细刻的明代古物——盘龙石刻幡幢;有古朴典雅的北宋石像一阿弥陀佛;有宋、元、明、清各代的花、鸟、禽、兽等石雕。最引人入胜的是诗碑林立,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诗序碑虽已不在,但大量的明、清诗碑,看起来古色古香,读起来脍炙人口。石刻园是考古及研究历代石雕艺术的最佳去处。 相传在很早以前,缙云山有林无泉,一日借宿者龙生托梦与缙云寺主持说,次日子时有神龙送水上山,需鸣鼓迎接,第二日约定时分,神龙来到缙云山,却见缙云寺门庭冷清,众僧不醒,忽闻温泉寺钟鼓喧天,遂将泉水留在了温泉寺。

这就是五龙壁水的来历。五龙壁泉在公园流翠园上部,以青石砌成,长24米,高3米,壁雕五条飞龙,龙首头角峥嵘,从青石壁中直探而出,张牙舞爪,气度威猛,一齐喷出温泉直泻清池,形成一幅立体五龙行雨图。

在五龙壁泉池边,还有一座青石拱桥,小巧而精致,掩映于青青翠竹之中,别有情调,这就是有名的行知桥,是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名字命名的。抗战时期,陶先生在吴玉章、董必武的支持下,于1939年曾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培育革命烈士遗孤和抗战将士子女。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就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当时周恩来副主席多次来看望师生。

在桥侧的一片翠竹林中,树立石碑两块,一块铭刻的是朱德委员长1963年春视察北温泉时题写的一首七绝。缙云山接大巴山,怀抱山城两水间。重庆工商新发展,蜀川天富在渝关。另一块铭刻的是郭沫若于1960年游缙云山、北温泉时题写的一首赞诗:微惜黄梅晚,红梅正发花。嘉陵流翡翠,铜殿窜龙蛇。猛虎闻歼尽,飞蛾待护加。温汤鱼意乐,罗汉有新家。 在北温泉公园乳花洞旁的岩巅。股股温泉从石孔喷薄而出,似串串银珠,顺陡岩垂悬的黄桷树根飞泻而下。树根缥缈多姿,被苔藓绿斑染得茵绿青翠,仿佛是天工巧匠点绣在银帘上的图画。此泉在古时候,水量集中,洞口高悬,有如巨龙出山,飞泻江中,悬垂数丈,气势磅礴,吼声如雷。清乾隆合州知州王采珍,曾写有《夜过温汤峡听瀑布》诗云:泉飞千丈瀑,月载一舟行。岂有蛟龙窟,而来风雨声。冷冷醒客耳,脉脉动吟情。缅怀濂溪子,新诗许多赓。波回巴字水,帆指钓鱼城。

40年代,何鲁长住北泉磬室,饱赏飞瀑风光,作有《北温泉磬室一首》,诗云:室外飞泉转瀑流,疑风疑雨更疑秋。而今识得声尘幻,为蕴空从一入收。

在飞瀑之下,迭莲五口清池,每值月明风清,夜月映潭,水明如镜,能引起游人美妙的遐思。请看一位诗人的情怀:涓涓细流在这里悄悄汇合,白岩和青竹有太多的情话要说。避开白天调皮的目光,相爱需要平静的探讨和思索。夜色和水光编织一张纱巾,朦朦胧胧别让风儿看着。潭底藏着多少北泉的故事,知道的只有水中含笑的嫦娥。 又名玉液池。在温泉寺大雄宝殿与接引殿之间,池为长方形,长十数米,宽数米,池中心横跨一拱形石桥,形制颇古。桥栏六块石雕,刻有芭蕉麒麟和极乐鸟图,刀笔圆润,中古时期雕刻作风甚浓。据专家考证,与唐代雕刻为近。清乾隆《巴县志》载:“泉流绕万丈,至大雄殿前,汇为大地,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北碚志稿》称:“大雄殿前,有花圃,有戏鱼池,池上跨石桥,古彩斑驳,六朝物也。”

戏鱼池,鱼藻参差,色彩斑斓,披着各种色彩的鱼儿,成群结队,穿梭漫游,吸引众多游客围池观赏。有不少人投入饼干、馒头等碎食,戏鱼取乐,可谓其乐无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问池里投下了欢欣,又从池里钓起了诗情……明正德监察御使卢雍,在这戏鱼池上凭栏投饵,戏鱼取乐,眼看这水深鱼肥,鲜活跳跃的情景,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即兴口占:峡里汤池别贮春,四时和气日熏人。鱼游百沸仍依藻,火厝香泉不待薪。

明隆庆进士、重庆知府朱孟震来游后,留有“清池见说鱼依藻,曲径时闻鸟唤人”的诗句。

万历解元刘道开写道:“几个长松巢鸟鹤,一池清水跃神鱼。”

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石窦灵湫泻缙云,聿占山火气氤氲。松风度峡泉飞韵,鱼藻含春水织纹。可能去疾分茅屋,聊用清尘坐夕曛。浴罢僧房茶已熟,池边猿鸟自为群。

当代诗人又另是一番情趣,请看小诗《戏鱼池》:谁把彩虹剪碎洒在池里,变成五颜六色有生命的小鱼。他们追逐什么,寻找什么?串串水珠荡起绿的涟漪。无忧无虑多么快活,像一群不知道冬天的孩子。我把目光的鱼线放进水中,钓一颗童心写进小诗。 在北温泉公园观音殿前,有一株古老的紫薇树,为明成化年间重建温泉寺所植,迄今已有500岁。紫薇,亦称“百日红”。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树干光滑,褐色。叶椭园形,顶生圆锥花序。夏季开花,花瓣淡红色、紫色、或白色。蒴果近球形。这株紫薇,看去虽已老态龙钟,树心全空,然而从空心处又长出一棵子树,碗口大小,伸出枯干,向四周张开,好似一把翠绿巨伞。古树逢春,枝梢劲发,摩挲其间,皮嫩光滑,犹如初生婴儿。若遇夏秋开花季节,胭脂点点,落红遍地,更令人赞口不绝。据公园老花工介绍,他从20年***起,就用这棵树上的枝条进行扦插,50多年来,一代接一代,在公园内培植起了紫薇道,紫薇林,紫薇苗圃。现今小三峡地区有成千上万的紫薇树,都是这株老紫薇的后代;所以说她算是儿孙满堂的“紫薇之母”。

听听诗人的赞誉吧:花落花开,呼唤生命的春天,古老的岁月里,撑开绿色的伞。风的粗犷,雨的温柔,历史的目光悄悄写进每张叶片。遥远的路程留下的不是衰亡,每根枝条变做胚基将子孙繁衍。红艳艳的繁花捧着生活的追求,永恒的秘密让人去求征答案。 温泉寺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 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寺下院,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齐中设东阳郡后,寺内香火兴旺一时,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后经北周武帝和唐太宗两度没法,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幽谷净满禅师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上了摩崖佛像。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宏济和尚又进行重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重庆府景物下》云:“唐乾符中置温泉寺。”唐代诗人陈玉白、王摩诘、杜子美、李义山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司空图在此题诗云:山容地脉本清凉,不解为霖却作汤。草木龟鱼因熏煮,漫赢法塔宛僧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