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自驾游太行,徒步登王屋,爱车天籁从不退缩

自驾游太行,徒步登王屋,爱车天籁从不退缩

我读小学时就知道中国有个王屋山,因为那时候要读“老三篇”,《愚公移山》我能够流利地背诵。十六七岁时,读《列子·汤问》,里面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以前我一直以为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后来才知道太行山是一条山脉,而王屋山只是太行山脉众多山中的一座。?2019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我和老婆一路开着天籁,游遍了太行一线,其中王屋山给我印象最深。

自驾游还是天籁坐着舒服,这车16年买的,现在看着也不落伍。

忽略这个座椅颜色,有点老旧了,过段时间翻新下

老款天籁内饰我感觉有种跑车的样式,特别是档杆这里

我们的自驾游行程,通常都将登山和其他游览项目错开,以恢复登山所消耗的体力,这次登山花费了近六个小时,相当的耗体力……

走出临时停车场,先到的是道境广场,高大的牌楼整的相当气派。

广场石头上刻有王屋山三个字,但是这里距离真正的山门还有不少距离呢

如今的王屋山景区大门,比最初的景区大门往前移了大概有二十多公里,把阳台宫、迎恩宫等千年古道观都包含在里面。当然,门票也包含在里面。?从景区停车场出来,首先进入的是王屋山道境广场。王屋山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景区大门都在这里。从道境广场走数百米,便是王屋山五行四象广场。由五行四象广场上石阶,是正天门。进入正天门,还是石阶,中间有轩辕殿,两侧有道教诸神殿。出轩辕殿再沿石阶而上,便是阳台宫。阳台宫前,有一条上山公路。前行约两百米,才是王屋山风景区环保观光车的上行起始站。

从停车场到正天门走了差不多一公里了

司马承祯雕像,司马承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上阳台帖》石刻,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其真迹目前珍藏在故宫博物馆。

这里非常繁华,吃的喝的卖什么的都有,价格还算公道!

愚公殿,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愚公成为了道教的神。道教神的体系太复杂,我总是弄不明白。据我所知,光是财神就有五六个之多。

千年银杏树

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博物馆,因为我主要是来爬山,所以也没做参观打算,从这里起,徒步登王屋山算是开始了。

王屋山主峰名曰“天坛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海拔1715.7米。天坛神路是登天坛峰的游步道,由石阶、防腐木台阶和缓坡石板路组成。从紫微宫起至天坛峰,全长四公里。途中有小庙宇、丹池、天石等景观,开阔处可仰望天坛诸峰,下瞰丘陵盆地。?一些登名山不乘索道缆车二徒步的人,主要是为了祈福、纳祥和许愿,他们认为只有步行才能体现虔诚,坐索道缆车是“接不到福”的。?我们登山不乘坐索道缆车而选择徒步,完全是为了领略沿途的风景。一座山的风景,不仅仅在绝顶,也许更多的是在登山的途中。

远处的高峰就是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峰,看着好像也不高嘛

天坛神路看起来很远,走起来不算太远。主要原因是路没有太多的盘旋弯折。有些山看起来不高,但道路曲折盘旋,走起来特别远。

据说古代登王屋山主峰,走的也是今天的“天坛神路”,只不过是那时的登山石径没有今天的宽,自然也没有防腐木铺设的阶梯。因龙脊盘旋,山高坡险,不少人望而止步。?古代不少大诗人有吟诵王屋山天坛峰的诗句,但是著名的不多。唐代诗圣杜甫有诗:“王乔下天坛,微月映浩鹤。”诗仙李白有诗:“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李白还有诗:“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明代诗人欧阳熙有诗:“龙脊盘旋十八弯,盘弯尽处见天坛,别说凡骨寻来易,任有仙风到也难。”既然登天坛峰这么艰难,也不知道这些诗人们到过天坛峰没有。

天坛神路到了天坛峰的悬崖绝壁之腰,有一小块平坦之地。靠崖壁有一浅岩洞,有泉水滴出,名“紫金堂”。临崖可俯瞰山下。

网上说从这里据说可以远眺黄河,还可以看到闻名中外的小浪底库区水面,我去的那天什么都看不到。

仙人洞,两盘有诗句: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谢不是楹联,是李白的诗句。然而“天坛上”与“扫落花”根本不相对。

这就是王屋山最高点——天坛阁,但是是一座很新的建筑。

天坛阁上下***六层,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总高度三十余米,钢筋混凝土仿泰汉式砖石结构。上面的牌匾书法确实是很好看!

现在的天坛阁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只有天坛阁前的南天门是老建筑。

登上日精峰,凉风习习,凭栏远眺,黄河和小浪底库区仍然见不到踪影。盘桓片刻,时间已经不早了,即离开日精峰,准备下山。上山我从来不乘坐索道缆车,下山自然也不会坐,肯定徒步下山。?回到天坛峰下,发觉这里还有一条环天坛峰的游步道。刚才下了天坛峰,直奔日精峰而去,全然没有发现这条游步道。?既然没有走过,那就要走一走,不然对不起这张门票。?环天坛峰的游步道,一路上有“十大名医殿”、“元生老母殿”、“老子祠”、“老君池”、“太乙池”等景点。

所谓“老君池”,不过是一口水井而已。

天坛神路上,登山的游客还不少,他们大多是准备登顶后乘坐索道缆车下山的。下山的游客并不多。这对我倒是一件好事,可以大步流星地往下走。

很好的路,却没有一个人走,都选择坐缆车了

在景区环保观光车上行起点站附近,有“愚公移山群雕”景点。按照“最优”安排,应该在上山之前欣赏“愚公移山群雕”,因为我急着赶时间上山,上山之前没有游览“愚公移山群雕”,只好下山时中途下车来观看。“愚公移山”雕像东北方的小山头上有一凉亭,名“智叟亭”。亭内是智叟雕像,正朝着“愚公移山”雕像方向观望。智叟形象相猥琐,和愚公一家人的威武刚毅形成鲜明对比。

愚公移山群雕

这是是智叟亭,亭上楹联:?北山浩气冲牛斗?风云有志,河曲余音空绕缭?褒贬由人?智叟亭这副楹联似乎还很同情智叟的。“褒贬由人”说明智叟可褒可贬,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了。

下山后我一直在想,从民族精神层面来看,愚公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智叟站在一边说“风凉话”确实不应该。?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来看,智叟的话是有道理的。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但挖平山的时间趋向无穷大。成本太高,时间太长,肯定不是打通道路的最佳方案。?做什么事看什么问题,孰对孰错,还是应该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