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出处: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扩展资料: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开篇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便简炼地勾勒出江南乡村的风光,烘托出恬静、和乐的环境气氛。“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自己在醉中听到有人用吴地的土语说话 (上饶地区旧属吴国),语调亲昵,听起来是那样柔和悦耳。
这两句用“倒卷笔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及见其人,又出乎意料,谁想到说话声那么柔和的人,竟是一对白头翁婆呢!这里写出了吴地语言的软媚,农村老年夫妇的和睦相亲,也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下片便集中写这一农户的劳动生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抓住人物最典型的一个行动,表现出他们不同年龄、性格的特征。
其中,写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生动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形象栩栩如生。而江南山村的风物景色——野外豆苗、门前鸡群、溪上莲荷,都从人物的行动中一一带出,笔法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