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韦应物,唐代诗人里的霸道总裁,纨绔子弟独爱妻

韦应物,唐代诗人里的霸道总裁,纨绔子弟独爱妻

人生是一杯需要慢品的酒,起初辛烈,尔后甘甜,最后才是回味无穷的余香。如果只是举杯一饮而尽,留在嘴边的便只是几滴残香罢了。

韦应物的人生亦如一杯美酒,他见证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目睹了盛世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无疑他是痛苦的,可这痛苦却给他带来了诗性的蜕变。

他曾经习惯了闯祸,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见到他的人都不停地摇头叹息,任性妄为、飞扬跋扈就是他的代名词。

是什么让他痛改前非,幡然醒悟?从一位荒唐少年,变成成了一位勤政爱民、忧郁典雅的儒学诗者呢?

一切还要从长安的一句谚语说起:城南韦杜,去天五尺。

韦应物出生在显赫的韦氏家族,家族的强大让他的人生得以顺风顺水。

十五岁那年,他以三卫郎出身,一下子便成为了玄宗的近卫。每次玄宗出宫游乐,除了带着杨贵妃,再就是他了。

那时,他总是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跟在玄宗左右,好不威风。

那时,他少年得志,内心的满足让他过上了放纵不羁的生活。

他是长安出了名的五陵闲少,每次出现总会给长安百姓带去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长安人怨他,恨他,惧他。

他四处结交狐朋狗友,纵酒言欢,什么礼节、什么规矩在他眼里都一文不值。他由着性子,如一阵风来,又如一阵风去,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历史上只不过多出了一个纨绔子弟而已。

但韦应物显然不甘于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看到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灰飞烟灭,忽然间,他理想的生活一下子坍塌了。他要改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开始发奋读书,德宗建中二年,他高中进士,被命为滁州刺史。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是纨绔少年,而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员。

他喜欢独自到郊外散步,滁州西涧是他常去的地方。

他说:“我最喜爱那涧边自然生长的野草,还喜欢那在树丛上唱歌的黄鹂。”

到了傍晚,春天的潮水不断地上涨,密密麻麻的细雨中,他一个人站在涧口,仿佛所有的一切都静止了,他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惊扰。

远远望去,却看见有一只小船正悠闲地横在那里。它随波荡漾,他独自欣赏,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

他早已看透繁华,仿佛在经历过无以言表的悲痛后,那种淡泊宁静的闲适才是他生命中该追寻的目标。

该享受的他都享受过了,不该享受的他也享受过了。

然而,这些都不是他的全部。突然有一天,它们从他的生命中消失,所剩下的仅是一种随性而活的人生态度。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想起了隐居在山中的朋友,估计还在山涧中打柴,把柴背回家后,便会煮一些清苦的饭菜。于是,他准备好酒,打算去拜访朋友,一起***饮这个风雨夜。

但是,走进山中时,道路被满山的落叶覆盖,怎么也找不到朋友的踪迹,他无可奈何,只好原路折回。

回到郡斋的他无比惆怅,原本大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有些失落,一股无法言说的寂寞涌上心头,不知如何才能排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爱独自生活。听到清流的声音,看到茂盛的树木,还有云天里的景物,那些都让他感到心安理得。

《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世人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为了生活,都必须找到营生的法子。虽然他们身份不同,但是营生的目的是一样的。他顿时感到生活的不易,感到人生的艰难。

但相比举世辛劳的人来说,他的清新生活已是万幸。唯独有一个人让他一生无法忘怀。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韦应物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妻子元苹,离开了人世。

他的悲伤化作泪水流进心里,又化作千首优美的诗句,在他耳边回荡,久久不愿散去。

妻子的离世,让他无比忧郁,时常想起她来,但是她早已逝去,无法再见了,二十年的夫妻感情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伤逝》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

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

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

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起初她还在家里,如今她却不知飘向何方,怎能叫他不悲伤。那凄美的幽幔似乎在告诉他,她仍未离去,但是留给他的却只有夜夜寒风:

《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有些痛苦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反而越来越深,痛到让人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终化为深深的怀念。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他都会不自觉地想她。

他看到园中盛开满树的花,便会想起那个攀条摘花的人来:

《对芳树》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

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

皓月当空的夜晚,他也会想到她,每次的思念都是一种感伤,伤得越多,他越觉得自己老了:

《月夜》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

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当爱情升华成亲情时,会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记,一个人的存在成为一种习惯时,在心里的地位便越来越高。

纵然岁月夺走了她的生命,但她却一直活在他的心里。即使是悲伤,那也是支撑着他的力量。

除了思念亡妻,韦应物对自小生活的长安,也有着深切的思念。

这也许是人之常情,毕竟那些岁月里,有着任谁也无法抹去的记忆。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他离开长安,远赴滁州任职,经过盱眙县时,看到秋日傍晚的萧索,听到寒钟敲响的声音,他不禁想起了长安,彻夜未眠: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每次在滁州,听到大雁的叫声,他对长安的思念就更加浓烈了: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飘着细雨的秋夜,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斋里,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子便感受到夜的深沉、秋的悲凉和独处的空寂。

可是这里是滁州,离长安有两千多里,云山阻隔,万里迢迢,即使他登上最高的楼顶,也根本无法望见长安的炊烟。

如果他没有被贬,那么现在他应该睡在自己家的床上吧!

可惜事与愿违,在这萧瑟的秋意之中,他只能在他乡入睡,种种不满终究只能埋在心底。

他能做的只有勤政爱民,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饱受离乡之苦。

原本看见让万物充满生机的春雨是让人欣喜的事,但他想到靠种地吃饭的农民,从惊蛰便开始忙碌,早出晚归,挨饿也不叫苦。可官府还在对他们征收苛捐杂税,顿时心生羞愧: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他虽在滁州任职,却心系长安。

当他得知朱泚(cǐ)叛乱称帝,德宗放弃长安逃到奉先,长安再度落入叛军之手时,他忧心忡忡,急忙派人北上打听消息。

他胸怀国家,却力不从心,多想辞官归隐山林,但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又让他不忍就此离去:

《寄李儋(dān)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终于长安被收复了,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十分矛盾。

他从滁州到江州,再从江州到苏州,唯独没有回到长安。晚年的他一直在外任职,离长安越来越远。

或许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在淮上遇到之前在梁州的朋友: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久别重逢是令人欣喜的事,他们仍然像十年前那样痛饮。

可这种欢笑却只是表面的,虽然“情如旧”,但是人已老。十年的别离,让人悲从中来。

一别十年,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年少的轻狂与骄横跋扈不再,现在的他清新雅致、淡泊闲居,如何再回到长安去呢?

岁月易逝,年华易老,一切都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那里已经不再是他的家。

他一直渴望回到长安,但是临死都没能回去。直到多年后,他才被运回长安,只是他再也见不到长安的景色了。

至此,他终于如愿以偿,魂归梦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