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的河间,是“诗经之都,中华文学发源地”。
每当捧读《诗经》,人们自然会想到毛苌在古城沧州河间播讲《诗经》的贡献。毛公者,汉儒毛苌也。河间国(现河北境内)国王刘德尊儒,在河间国北部设“君子馆”(今河间市君子馆村)招徕四方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毛苌是其中一人。毛苌承其家传,不仅诵其诗,而且解其义,对《诗经》颇有研究,得到国王刘德的宠爱,封为博士,从此,毛苌在河间的君子馆、诗经村、三十里铺三处讲学传经,传习弟子(诗经村君子馆村由此得名)。当时,全国讲诗经的就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内容有误,故鲁诗亡于西晋.齐诗魏代亦亡。韩诗无人传人,三家废。唯有毛诗“最得其精”,尊为“六义宗工”,流传于世,对历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被誉为诗歌之源。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诗祖,在毛公卒葬的三十里铺修建了毛公祠及毛公书院。据记载,1932年,毛公祠、毛公书院依然保存完好。当年,一位有心人用相机拍下了毛公学院的的外貌,现在该照片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文物研究室,这幅有着极高历史价值的照片,可让今人一睹当年毛公祠的风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毛公书院、毛公祠遭日寇严重破坏,残壁断垣至七十年代已不存矣。河问,作为河间毛苌《诗经》的传播地,“文革”中,毛公祠与当地民间保存数干部《诗经》虽横遭毁焚,但至今在三十里铺、君子馆、诗经村一带讲起毛公来,不仅妇孺皆知,而且皆有景仰追慕之心。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谓中华文学的光辉起点。然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包括《诗经》在内的诸多儒家典籍被焚毁。但是,《诗经》是易于记诵、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都是源自河间毛诗一派的传本。由此,河间自古就被誉为“诗经发源地”。其实,又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文学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