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苏轼在逆境中写的诗句
关于苏轼在逆境中写的诗句 1. 苏轼在困境中写的乐观的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分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景来展现自己的人生感慨,借以表现忘怀无我、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临江仙·夜归东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履险如夷、临危若素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哲学。
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乐观旷达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气势雄放。
2. 关于苏轼的有关磨难的诗句
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3. 结合赤壁赋 写一篇关于逆境中的超脱 苏轼的
以前只知道苏东坡诗文书画横绝文坛,可说是在多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直到读《赤壁赋》,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他对明月秋水的沉思与精当论解是跨越时空的。人虽在北宋,却说出了带有浓重的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话语,足见其对人生哲理的参透到何等的地步。仅有这些已是惊世骇俗,更加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才使一篇《赤壁赋》成为闪耀中华文坛的一颗明星。
读这篇文,你会觉得自已处于一种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聆听一个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苏子、客;物有舟、酒、箫,背景则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古代文人能够抒怀吟哦的一切道具、环境都摆了出来,来迎接一段惊人警人之语。
文中的“客”应该是一个伤心之客,开篇时便在急行的小舟上狂歌,更何况是到了一个仙境般的氛围中?面对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洁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时此刻,谁还能掩饰得了心中的不快和对人生的感慨呢?于是客便以箫和歌,奏起心曲,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箫,素来是忧伤的代言人;酒,一向是苦闷的牺牲品。但是,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
终于引出了问题,客人此时吐露心中苦闷便顺理成章,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从客的第一句话来看:“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的思路也是因 “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于是我们便知:客人是在伤古惜今。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但最后却说:“而今安在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飞仙”,可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可真的是这样的么?
不!苏东坡一番旷达乐观的解述征服了“伤心客”。但我们却料不到什么使苏东坡高深抽象的理论变得那么直白而易于接受,仍然是水与月,以毒攻毒,客既然伤心因月因水而起,我便仍以月以水来冲刷你的哀愁。苏子的药方便是:月光一剂,水色一剂,苏子之言一剂,且把苏子言溶于月光水色中冲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苏东坡一句妙语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的,我承认时光一去不返,时事变化不止,但“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缺月圆,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实体却一点也没有变。人生亦是如此,虽然人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而你的一生也将有其恒久不变的一面。若从其变化一面来看,天地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若从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将与我永存,何必去羡慕他们明月江水呢?
单从这一段话来看,我们不难嗅到一股佛家禅语的气息,消极中含有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许是苏轼能处世宠辱不惊的原因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多么潇洒练达的态度!苏轼,真君子,真人也!而在本文中,他又一次劝诫友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皆是造物者赋予我们无尽的宝藏,都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命里无时莫强求,今晚如此美景,实乃上天所赐,取之无尽的,我们要好好享用,莫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和不能得到的事伤心。人生得意须尽欢,痛饮吧,一起来享受人生之乐吧!于是客“喜而笑”,苏子成功的当了一次“心理医生”。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几药用好的除了苏东坡,恐怕没有几人了吧。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我虽然敬佩屈原的忠心与烈节,却不敢苟同其“自投汨罗”的态度;我虽欣赏太白的豪放与飘逸,却不愿赞美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饮。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真人也!
4. 关于逆境的诗句
优质解答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