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儿时”》开头的四句诗大意是:学习浩瀚的文献耗费了中年的时光,这是今后获得发展的重要缘由。猛忆儿时就有一种心灵异样的感觉,就好像在混茫的前方看到了一盏指路的红灯。这是作者自己心灵的袒露,可以说是文章的大纲,对全文的内容作了具体和形象的概括。
瞿秋白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一个人如果觉得世界万事都不能引起新鲜感的时候,那么这就表明了他生命力的衰退和死亡。
为了继续前进,必须呼唤儿时的“无知”,以获得新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这篇文章是以说理为主,用意象点染,通过意象和说理的交织,来表达作者深刻思想的。
扩展资料
瞿秋白的主要事迹
1927年8月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国***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1931年1月7日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南方,在向香港转移途中遭国民党宋希濂部逮捕, 6月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
瞿秋白同时也是社会学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1923年4月,李大钊到上海,推荐瞿秋白出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23年夏,瞿秋白任校教务长。
8月8日,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在一江春酒家开会,成立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评议委员会(后称行政委员会),处理全校重大事务,于右任为评议主席,瞿秋白、邓中夏、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等人任评议员,委员中既有***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又有国民党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