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 征文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 征文

垫江县太平小学地处国家AA级生态旅游园区“华夏牡丹源”景区,人杰地灵。学校凭借华夏牡丹之灵气、文化之精髓,孕育了“育牡丹骄子、唱牡丹赞歌、传牡丹文明、诵国学经典、建牡丹校园、施国色教育”的教育理念,谱写了一支支“牡丹文化进校园、进舞台、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植根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馨香馥郁、韵味绵长”的赞歌。这里洋溢着“牡丹学子诵经典、传文明、畅理想、谱新篇、展未来”,好一个国色教育气息浓郁的牡丹文化校园。

从2006年9月以来,学校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孩子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传承经典文化精髓,培育牡丹文化校园”的校园文化特色,通过显现的环境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牡丹文化校园建设工程,着力实施“文化育人、文化兴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有浓郁牡丹文化氛围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培植优雅的校园环境,让牡丹气息散发诱人芳香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构建了信息化数字校园,新建了各功能室,增添了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设施和一草一木都能与师生交流。学校十分注重物化、静态的校园文化的营造,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校园成为学生德行文化教育的大课堂。

(1)楼名文化显个性

为使学校的办学思想深入师生心灵,学校把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训等一一镌刻在校园。对各幢建筑物、各功能室等进行命名挂牌,赋予其文化内涵;如:“爱学楼”、“乐学楼”、“勤学楼”、“善学楼”、“劲松场”、“憩梦苑”等;使学生随时受到“爱国爱校,勤学勤劳”的校训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的特点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2)文化长廊显风流

为大力实施文化治校,进一步普及和挖掘牡丹文化,打造牡丹文化特色校园,学校为全校师生开辟了知识窗、科普常识、艺术天地、涂雅园、经典故事,童话迷宫、教学平台等200米的文化长廊,架起了一座展示师生风采的竞技舞台,彰显了牡丹学子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信念,他们在这里写下希望与祝福,绘出美好憧憬和未来,这里是一道靓丽的学生涂鸦风景线。

(3)墙壁文化尽风采

“校园无处不育人”这句话在太平小学得到诠释与升华。从“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大幅标语,到“牡丹星级班级评比”、“十佳牡丹少年”等榜示;从镌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伟人教诲的恢宏的爱学楼,到贴着“人比天高,脚比路长”的凡人小语的文化橱窗里;从曲径通幽的走廊,到绿草茵茵的过道;从人头攒动的劲松场,到清新雅致的办公楼,校园每一处墙壁上无不烙下牡丹文化的印迹。牡丹花影、牡丹诗文、牡丹画照、伟人风范、名人字画、名家名言、中外名著、古今建筑、民族音乐等大幅图片在校园内分类贴挂,既庄重典雅、落落大方,又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二、开展校本教育活动,让经典文化弥漫校园

1、落实师生读书工程,建设书香型校园

近年来,学校把师生读书工程纳入教育源动力的重要工程来抓,以开展师生读书工程为切入点,以“重庆市国学教育试点校”建设工作为重点,努力创建书香型的牡丹文化校园。

(1)、教师们伴着经典,迅速成长

几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对教师坚持开展“四为主四结合”的读书活动,即: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专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撰写心得、学习笔记相结合;学习实践以理论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体会相结合。

特别是近两年,学校先后为教师汇编了《亲近教育名家名篇》《我与经典同行》两本校本教材。落实好每周一次的读书活动,以汇报、交流、检查相结合的评估形式,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同时,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与教育名著对话、与教育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为主题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借助读书研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名家引领中进一步得到成长。

近年来,我校教师在经典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涌现出许多教坛新秀。我校有市骨干校长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一名,县级骨干教师十二名。教学标兵、能手也相继涌现。郑高、程鹏老师的优质课曾获市级一、二等奖。学校的各项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教师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2)、学生们积淀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中国的历代圣人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闪耀着智慧的篇章,她们是文化的积淀,她们是智慧的结晶,她们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她们引领我们做儒雅的中国人。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传承华夏文化之精髓,从显现的环境文化不断深化到国学经典文化,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是学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①开发校本教材,实施经典文化教育。

学校成立校本教材编委会,本着传播地缘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宗旨,根据本校各年段的不同特点,编写了一套国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低段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段《古今诗词集萃》;高段《名言警句、歇后语》,同时还编撰了《牡丹之乡》校本教材,学生每人一本,分年级循环使用。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一节,专人上课,并组织考核,将经典文化普及、传承、推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为将学生的校本教材形成体系,编委会正在筹备再编写一套涉及面广、分不同年段、单元的《牡丹书院》。

②开展系列活动,感悟经典文化内涵。

每学年,学校都要举办一次大型读书节活动,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交朋友,深化师生读书工程,巩固读书成果。为此,每学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结合“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各中队开展一次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中队活动;结合“书写经典”活动,举行一次写字比赛;各班出一期主题为“我与经典同行”的黑板报;读完、读懂、读透一本好书;完成一本读书笔记;创作一篇诗文;通过读好书,写一篇读后感;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评;举行一次课本剧、朗诵等表演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读中感悟、悟中创新,读创结合,相得益彰。

2、挖掘牡丹文化精髓,加强学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

①、以民族精神文化为核心,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主题队会、唱歌比赛、国旗下讲话、征文竞赛、知识竞赛等方式或途径,加强学生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爱国爱校,勤学勤劳”的校训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②、以道德文化教育为主线,突出道德教育的六大主题。即:一是爱国爱校,信守不渝的忠贞教育;二是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教育;三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责任教育;四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养成教育;五是说中国话,诵读中华经典名篇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六是勤学勤劳,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而学技能的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的利他、利群观念教育。

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是成立“四小”队:即:“小卫士”护绿队、“小脚丫”义务导游队、“小黄帽”义交队、“小广播”宣讲队。二是组织开展好“三节”:即: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重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三是组织开展大型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如“三八节” “植树节” “劳动节” “端午节” “儿童节” “国庆节” “重阳节” “建队日” “母亲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开展牡丹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挖掘牡丹文化,推动牡丹文化的创新,学校经常组织牡丹学子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体验牡丹文化,发展牡丹文化,服务家乡,服务社区。

(1)、开展以“牡丹”为载体的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历届牡丹园的开园庆典活动,为牡丹节助兴,培养了学生的爱自然、爱家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了“牡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考察实践活动,“丹皮大规模生产可行性”的考察实践活动,“牡丹文化寻踪”的考察实践活动。牡丹节期间,还开展了牡丹源护洁护绿活动、义务小导游活动。

(2)、开辟百灵山牡丹源德育文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文化实践,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境界。利用学校德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牡丹文化教育活动。一是在牡丹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小脚丫”义务小导游活动,二是进行了景区护洁护绿活动,三是对德育基地附近居民进行了社情民情调查,如:“居民厨卫现状调查”、“丹皮生产调查”等等,四是组织学生到百灵山牡丹源进行了“红歌献祖国”户外演唱活动,五是利用牡丹源文化基地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体育节户外长跑活动和清民节登山活动。

(3)、与社区、工矿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我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保洁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活动、社区节水宣传活动、“家乡知多少”的调查活动、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水泥制造过程的考察活动等,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又促进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交融,推动牡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落实科研课题的研究,拓展牡丹文化外延

1、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渠道的研究》(2008年12月已结题)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努力打造班级个性化文化。通过课题研究,张扬了学生个性,涌现出如“雷锋中队”“牡丹中队”、“环保中队”、“鲁迅中队”、“绿荫中队”、“海尔中队”、“航天中队”、“书缘中队”……个性化中队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牡丹文化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教育部在“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把我校的“牡丹文化教育”纳入其子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而今,班级个性化文化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向常态化、生活化、精细化方向掘进。

2、《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研究》《小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拓宽牡丹文化的内涵,深化经典文化的传承、推广与普及,起着助推作用。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团队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就是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教学水平、管理水平、育人水平的协调发展。

1、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分管领导的牵头下,教科处、德育处、后勤处各负其责。并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刻不将就”的管理作风。学校建立了“学校——文化基地——社区”的三位一体的文化教育网络;确立了“学校领导——各处室——中队”的三级文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牡丹文化校园建设工作。

2、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文化治校”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这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管理互动的行为文化。学校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汇编了《垫江县太平小学工作规程》,制定了《垫江县太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类人员职责,修订了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并装印成册,印发给了全体教职工。在管理文化中注入契约的概念,在学校集体中形成互相负责、互相认可、***同遵守的契约,并形成了“学校主人、岗位能人、学生亲人”的教师追求,在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3、形成和谐的师生团队精神。

通过制度文化的创新,“理解”“***荣”“协作”“进取”等价值取向成为全校师生的***识,形成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创造了和谐的团队精神,培育了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牡丹文化教育硕果累累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同努力,学校的牡丹文化教育大发异彩,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家、市、县教育科研刊物先后8次对学校的牡丹文化校园特色进行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二十多项国家、市、县级表彰或荣誉称号。诸如: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大规模生产丹皮的可行性调查”三等奖、市一等奖;学校校歌《启航》获重庆市中小学首届校园歌曲创作大赛银奖、参加垫江县学生艺术节文艺演出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这一块块闪着耀眼光辉的奖牌肯定了牡丹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成果。

近年来,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撰写论文(含发表)获奖达200余件。在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评价活动中,学校的满意度为95%。

“牡丹花开,国色天香,美丽的校园,腾飞起稚嫩的翅膀,我们是雏鹰,在广阔的天空,老师引领我们自由飞翔……”聆听着太平小学动听的校歌《启航》,美丽的校园风光仿佛闪现在眼前,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学生活泼的身影和老师饱满的热情交相辉映,一个朝气蓬勃、底蕴厚重的牡丹文化校园呼之欲出,学校将秉承“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扎实开展牡丹文化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强校战略,为创建“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牡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看看这个有没有帮助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