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文章是没有句读,不断句的,这对于初学古文的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就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要准确判断句中停顿,可以先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朗读时要确切理解文章,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停顿:根据现代汉语的句中停顿来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应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然后找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若”、“夫”、“若夫”、“至”“至于”、“盖”、“故”、“惟”、“其”…在这些词后朗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又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盖/大苏泛赤壁云。
2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借助古今异义词),要注意分开读。如(1)“今齐地/方千里:(2)可/以一战。“地方”、“可以”,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词义发生了变化,要分开来读。而不能连读。再如:率要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要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感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状语一谓语”、“动词一补词”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那就采用“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募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宾”的原则划分。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大”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犬坐”应连读,若分开,就错将状语当了主语,改变了句意。正确停顿是,“其一/犬坐/于前”。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殿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成兴复之效。
5、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就会导致朗读停顿的错误。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是郡名,“山阴”是县名。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是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的成分,不要把成分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再如,“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1)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洋洋乎/与灏气俱
9、句中有“而”“则”“以”等连词时一般在其前面停顿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辞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