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离骚的诗句及其作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2.赞美屈原的诗句祠南夕望 杜甫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过汨罗江感怀 郭沫若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吊屈原 〔元〕侯克中 怀襄为主子兰卿,何必逢人话独醒。 长恨忠良多坎坷,颇伤辞语太丁宁。
致君自合宗三代,作法谁能过六经。 千载英魂招不得,楚江如练楚山青。
3.屈原的《离骚》中最著名的诗句有哪些1.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6.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7.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9.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0.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1.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2.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13.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14.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5.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4.和离骚有关的诗句或者描写离骚的《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对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的来说,《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
“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
5.歌颂屈原的诗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屈原《国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屈原《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屈原《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屈原《国殇》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 屈原《国殇》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屈原《国殇》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屈原《国殇》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 屈原《九歌》
6.屈原的诗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体现了一种执著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谁知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意思: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光飞快,我似乎要赶不上啊,
心里总怕岁月流逝不把我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