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谁知道有关付出的诗句

谁知道有关付出的诗句

中国古代关于付出的著名诗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等。

(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出自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李商隐的一首抒写爱情心理的诗。诗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诗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则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诗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诗结尾两句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寄希望于使者的的出现。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对爱情的付出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诗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即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表明离别是忧伤的,但离别又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不惜付出一切,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的《蜂》。诗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一首写蜜蜂的小诗。诗赞美了蜜蜂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诗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诗后两句则运用反诘语气,“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可其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这一反问,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人实则是借引用蜜蜂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暗喻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