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白水贡糖是这样的:
“说起‘白水贡糖’的由来,据传,早在明清年间,便作为一种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清朝乾隆皇帝对其更是赞不绝口,因源于碧溪‘白水营’,并且是进献朝廷的贡品,故得名‘白水贡糖’。”
我曾对此深信不疑。我看过很多关于白水贡糖的文字介绍,大多如上一段所说。可是昨天我的一趟白水之行,颠覆了我固有的看法。
我在白水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昨天我有事去白水顺便拜访了他,免不了我们又要聚在一块喝一顿,席间我提起了白水贡糖,想给朋友脸上增加点光,以前我是从没提过的。不想朋友竟语出惊人:
白水贡糖名字的由来非朝廷贡品,而是以制作方法命名的。
我结结实实吃了一惊!朋友说,没办法!如此结论,非我所愿。他说他发现今人对贡糖作为贡品的描述不够严密,为寻找有力的证据支撑,他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想不到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白水“贡糖”非贡品也!他说接受这个事实很痛苦!因为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白水人。
他说白水“贡糖”的由来是以其典型的制作方法而命名的——早期的贡糖制作需要用人力持木棒搥打,将花生仁、白砂糖、麦芽糖经民间传统工艺用木棒“打”出来,以求糖质绵密细致。“打”闽南语称为“贡”,于是称“贡糖”。
朋友又说:反过来讲,假如真的作为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的话,那应该有史料可查。在古代,一个小地方能出产被皇帝赏识的东西,那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早就被当地官府大书特书记载入册,说不定还要刻石为碑,以便万古传颂。荔枝为何名言四海?不就是杜牧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的小老婆杨贵妃为吃到美味的荔枝,不惜用千匹良马以接力的方式,累死差官、驿马无数,把荔枝从南方速递到北方京城来。杜牧这段嘲讽抨击的诗句,无意中成了荔枝做为贡品的文字佐证。
如贡糖真是贡品,应该有文字记录。
可是到白水贡糖发源地楼棣村,察看祖祠,翻看族谱,并未查到贡品的记录。
白水在明朝隆庆之前属漳浦县,隆庆后划给海澄县,然而翻开《漳浦县志》、《海澄县志》、《漳州府志》也并未有白水贡糖作为贡品的记载。
朋友摊开双手,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从白水回来后我上网“百度”白水贡糖,得到的都是“据说”、“相传”、“据传”之类的不确定用语,而非引经据典,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出自某某什么志”或“见某某什么书”,其佐证之缺乏的确令人遗憾!甚至连如何作为贡品的传说,前后说法也不一致,一个版本说是明朝便做为一种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让皇帝品尝;另一版本说是清朝乾隆皇帝乔装打扮游山玩水,来到白水吃了贡糖后叫好就纳为贡品。
于是我确信朋友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这个世风浮躁、谎话连篇的时代,敢说真话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不由对我这位白水朋友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