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者仁心
他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面对慢性病,他认为只要早期控制住了,就不会进一步恶化,所以治病救人必须早下手为强,要有战略。
古语云:“救死扶伤”,这个主体是人,所谓医者,是为人的生命而付出着,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种病。
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担当。
2.勇于担当
他说:“我不怕,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他的一声吼鼓舞了多少人心;2020年,84岁高龄他依然逆行,没有坐票他就在餐车坐着,毅然前往武汉,向全中国发出了“肯定人传人”的声音。
正如3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给他的颁奖词: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敬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这种大无畏的担当精神,令人佩服。
3.回报祖国
他说:“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这么个机会,从来没想过要留在那儿。”
这是他回忆自己的留学岁月时说的话,一个心中装着国家装着人民的人,一个心中感恩祖国感恩人民的人,他用一生的奉献在回报这祖国和人民的培养。
4.心中有尺
他说:“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在他的心里,道德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他的言行。
他把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逆流而上,为的就是别人的安危。这样的尺子,希望更多的人珍藏之、践行之。
5.敬畏科学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观点。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
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所谓荣誉,都是奉献的累积,但如果过于在乎自己身上的羽毛,这样的荣誉又有何用。
钟老对自己的判断坚持是对医术的自信,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更是对科学的敬畏。
6.健康生活
他说:“疲劳过度的人在追逐死亡。”
对于当下年轻人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钟老一直在身体力行地提醒大家,因为早年间他也深受其害,但如今的他通过健身来维持健康,让他看起来一点不像84岁的样子。
他说:“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
还在熬夜的你,是不是很有启发?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人民日报》官微的评价让我深感认同。
可能你也会感觉到,每次听到钟南山的话,不论是他的为人之道、做事之则还是他的家国情怀、救人之力,都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力量。
因为这是一个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之感悟,是一位有担当的科学家之忠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之号召。
我们不得不为之点赞,且为之鼓舞。
在此,祝愿钟老,相信在2029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讲话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