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金秋藏绿行 闲坐说玄宗

金秋藏绿行 闲坐说玄宗

金秋藏绿行? 闲坐说玄宗

孔郁祥

中秋节刚过九天,还是桂花飘香的季节,诸暨潘丹兄来信息邀我赴藏绿村,约面于村中周氏宗祠。午后,不足两时的车程,已到五泄镇地界,又穿过高架桥,不一会儿,见路旁的指示牌,知道藏绿村到了。进村缘水泥路西行,问祠于一旁锄着菜地的村民。村民抬起头,一手扶锄,一手挥向村西作答:“沿路直走,竖满旗杆的就是祠堂。”村民不经意的回答,使我这来自号称千年古镇的临浦人默然不应。闻言旗杆以导路,颇觉意外。这年头,科举旗杆已几乎绝迹。宗祠的会客室里坐着几位老者,想必是族中耆宿,其一是一代风云人物姚文元的亲表兄弟。姚母的娘家便是藏绿周氏。桌椅二排,宾主七八人,品着绿茶,我们的闲聊开始了。

抗战爆发后,临浦集镇上的一位文化人把家迁至毗邻的所前乡庄里陈(时为绍兴县所前西乡、今萧山区所前镇)。随着时局的不断紧张,在1940年清明后不久,又举家避居诸暨十四都藏绿坞。此人便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时年64虚岁。全家六口,蔡本人和续弦三夫人韩氏、儿子震濆、怀有5个月身孕的儿媳妇方氏、孙子福恒和福源。在藏绿坞立足不久,蔡东藩即行施诊,而福恒和福源以插班方式进入当地小学五年级上学。这年初秋七月,方氏产下了蔡家小孙子,名福绥。

如果说决定避居是出于对时局和方氏身孕的考虑,那么长期避居于此则应该是缘于时局未见好转和藏绿坞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至今没有能看到蔡东藩在此生活的详细记载,抑或某个片段,但在其次孙蔡福源编的《蔡东藩年表》中却记录了蔡家两位孙子的学习情况。避居次年(1941)夏天,福恒、福源兄弟小学毕业,面临升学。此时的鄞县私立三一中学设有分部在藏绿坞。两人经考试合格,一起进入该校学习。

学校前身是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其后则演变为如今的宁波市第三中学。一百几十年的学校历史可见之于几年前的校庆纪念册。清同治七年(1868)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戈柏和禄赐在宁波贯桥头设立义塾。光绪二年(1876),传教士霍约瑟来宁波主持教务,改义塾为三一书院。辛亥革命后,随着国体、政体的变易而改称中学。1932年,学校始名鄞县私立三一中学。1938年初,因战火更为炽烈,学校设立分部于浦江沈家。数月后,又以沈家偏僻而藏绿坞原凤翙学校的校舍可资借用,将分部迁到了藏绿坞。到1942年,战火波及藏绿坞,分部教学被迫暂停。蔡家也在此期间离开藏绿坞外避约三个月。1943年春,分部在马剑(时属浦江、今诸暨)戴氏宗祠复课。福恒和福源也就不必在家自学了。

在避居藏绿坞的岁月里,蔡东藩于行医之余,将自己写就的诗词辑为《风月吟草》、《写忧草》两集,又撰成自传式叙事长诗《浮生若梦》。蔡东藩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四年多时光,68岁的他病倒了。蔡东藩是宣统元年(1909)贡生,早岁为还债,曾经充当“枪手”替人考取举人。他深囿并遵循于年规节礼、叶落归根等传统思想。因此,那年是过清明节告慰祖先后才离开老家。今自己药石无效,预感行将就木,所以急于要赶在年前回家。这个年关的春固然来得早了些,腊月廿二,还没到谢灶的日子就已经是立春节气。这使蔡东藩更为着急,命儿子震濆将他送回所前庄里陈。其实,蔡家的人谁都万分忧急。没人能说得清蔡家是怎么过了年。在烽火岁月里,许是听惯了枪炮声,听惯了日寇飞机的轰炸声,新年的爆竹声显得依稀而零星。元宵节后六天,春寒料峭的深夜里,一代演义家离开人世。半年后,抗战胜利了。如今,胜利已经七十周年,想必蔡氏后人也记得先祖辞世已经整整七十年。

诸暨多山,山坞之庄遍各乡。何以三一中学、蔡东藩等文化人独爱藏绿?前些天,阅及道光年间贡生、藏绿(前庄畈)周惺然所作诗一首,答案似乎找到了。

泮水芹香一鉴开,襕衫利市动喧雷;

隋唐此争尊科目,周孔原来亦秀才;

万里云龙阶尺木,三春花萼蕴初胎;

春霄多少飞腾客,愧我星星鬓渐催。

同治三年(1864)甲子,刚放春榜,周惺然揆计着,自高祖梦彪公以下已“获隽秀才十八人(含进士举人贡生)”。科举使家族备极荣耀。诗人以其特有的奔放热情、特别的体例语句纵情地予以赞扬。43岁的周惺然貌似在感叹自己两鬓星星发白而渐催人老,却难掩其此刻的欣喜和对家族未来的信心。

藏绿周氏自正德十五年(1520)开族,迄今尚不足500年。在古越名邑诸暨,仅是一个年轻的家族,却耕读相传,科甲连绵。尤以咸丰八年戊午科乡试,族中周申绪、周裕如、周绍达、周孙锦四人同时中举,为一时之盛;又以孪生兄弟周绍达、周绍适(?)先后于同治二年、十年中进士为佳话。清乾嘉以降,藏绿周氏有进士4名、举人18名,12人在五贡之列(三项互不重复计)。这34人在官绅行列中被视为“正途”出身,足见藏绿坞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代风气,新科进士、举人、贡生将自己世系履历、受业师、受知师、应试文和房批等内容刊刻成卷分送亲友。今人称之为“朱卷”。世事沧桑,就笔者目力所及,至今诸暨籍(含马剑镇及高祖以下外迁寄他籍者)的存世朱卷仅103种,相关举子104人(陈诜、陈訚 合刊),其中藏绿周氏达19人20种(周绍达 会试、乡试2种),所占份额之大令人称奇。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八月初九的凌晨,鸡鸣头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葛云飞出生了。或许冥冥中有天意示草蛇灰线以作人生命运伏脉,葛云飞“生时,有大云如纛,矗立庭除间”。因而命名云飞,字鹏起,一字凌台,号雨田。世居山阴县天乐乡(今萧山区进化镇)山头埠。嘉庆二十四(1819)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他的抗英事迹,大家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他既是诸暨白浦人的女婿,又是诸暨藏绿人的岳父。

葛云飞的小女儿许配的正是藏绿周惺然。试问民族英雄到过藏绿么?甚可惜,一册《显考凌台府君年谱》中竟然找不到诗人周惺然的身影。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秋月某日,葛云飞一早出发,不及巳正时分,已经到达白浦拜见岳父母,心中却惦记着心爱的小女儿。午后日昳,随着一阵清脆的马铃声,周惺然夫妇俩拉抱着儿女奔出宅院迎接……葛云飞本是武可镇守海疆,文能著书立说的全才;周惺然也是一位亦诗亦文的贡生。菊黄蟹肥的季节,觥筹之间,少不了翁婿吟诗作对,少不了外孙们绕桌而戏。但这一切仅是我们的善意想象,事实并非如此。

葛云飞家境并非富裕,其故居“宫保第”仅仅是一座面宽五间,左右各带两厢房的普通院落,不能与袁(世凯)宫保、盛(宣怀)宫保的府第相提并论。然而屋檐低小,益觉出入人之高大。嘉庆七年(1802)腊月,14岁的葛云飞娶白浦太学生金涛(字文榖、又字茂森)长女为妻。金氏夫人幼失母爱,其生母寿仅32岁。婚后生活尚属安逸。其时,葛云飞学业之长、著述之作、添丁之喜、功名之成不一而足。道光四年(1824),葛家小女儿出生。几年后,葛云飞开始镇守海疆长达10多年,直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阵亡于定海。道光二十二年(1842)暮春三月,周惺然的原配夫人陈氏去世。同年,19岁的葛家小女儿作为续弦之妻嫁到藏绿坞。葛云飞阵亡与周惺然续弦之间的时间差,明确解释了何以葛云飞相关史料中未涉及到藏绿周惺然(未见完整的《天乐葛氏宗谱》)。

要推衍还原清末咸同年间的周葛婚姻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但从零星的史料中尚能找到他们生活中的点滴。

周惺然自言“生平三不能:饮酒、着棋、担粪。”既然“生不能饮,望见杯杓即颓然矣”,葛夫人或多或少可省些心。婚后次年仲秋,长子奎堂(改名光镛、字掖垣)出生。此后,又陆续增添二子二女。三子皆长大成年,二女夭折。

周惺然文人出仕,大抵清操在身,官声颇佳。其曾任知府的山西潞州之地,奉之为“周青天”而祀于祠庙。在宦海生涯中,周惺然素心动摇,意欲置妾。想必葛夫人对此不依不饶,故而诗人作《内子闻予买妾作此解之》,辩称“一丸星小遽传闻,风影空教纪锦裙。”劝告夫人不要捕风捉影,妄自臆测。某夕,诗人偶得一梦,见一姣女子授牡丹一支予自己。次日,在 “群雌粥粥”之地,周惺然“就中选一人,姓杜、名曰定娘”。这位小妾与诗人次子同龄,该是《藏绿周氏世谱》所载的“侧室杜氏”。光绪三年(1877)深秋,长子周光镛去世。周惺然接家书得到噩耗,写下“无穷思子泪,滴着老莱衣”的诗句。12年后,周惺然去世;再3年,葛夫人去世;又22年,杜氏去世。

本文

参考资料:

1、蔡福源《蔡东藩年表》

2、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庆纪念册

3、毛耀顺《中华五千年长历》

4、周惺然《宝帚诗略》

5、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

6、光绪版《诸暨县志》

7、民国版萃亲堂《藏绿周氏世谱》

8、葛以简、葛以敦《显考凌台府君年谱》

9、《天乐葛氏宗谱》残卷

10、民国版忠孝堂《暨阳白浦刘金氏宗谱》

11、宗稷辰《浙江定海总兵壮节葛公行状》

12、光绪版《定海直隶厅志》

(本文为2015年11月25日《诸暨日报·文化周刊》特稿,刊登时编辑将涉及“姚文元”一句删除;2018年发现被收录于浙江古籍出版社《藏绿周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