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九年亮复出祁山文言文

九年亮复出祁山文言文

1. 三国志 诸葛亮传 译文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九年(西元231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合交战,诸葛亮射死张合.建兴十二年(西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於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诸葛亮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著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要能容得下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敛,不须要其它器物来陪葬.刘后主颁的诏令说:

「先生您具备了文才和武略,聪明睿智,忠诚笃实,承受遗命,受托孤主,延续绝世,兴复弱国,矢志想要平定祸乱.於是你整顿六军,年年北伐出征,神勇光明而又显赫,威势震动八极,就快要在汉朝末年建下伟大的功业,和伊尹,周公的伟大勋业并立为三的时候.为什麽老天却不肯怜悯怜悯,在事业快要成功的时候,让您得病死去呢 朕因此十分悲伤哀悼,心肝如同割裂一般.

尊崇德行,序次功劳,记载高行,赐给諡号,这是用来光耀后代,记录不朽的功业.现在朕派遣特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赐给你丞相武乡侯的印绶,赐给的諡号是"忠武侯".您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应该会喜欢这个尊宠的荣誉!唉---真令人哀痛啊!唉---真令人哀痛啊!」

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刘后主上表说:「臣在成都拥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賸馀.至於臣在外任职当官,没有收取(聚敛)什麽财物,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 *** 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生计(理财),来增加自己微薄的利益.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馀的币帛,外面有多馀的钱财,因而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不知你要翻译到哪里,不够再问我.

2. 亮复出祁山 古文译文,还有陆游评价这篇古文的诗句和两个关于诸葛亮

肯定是评价《出师表》的,《后出师表》中没有值得评价之处。

分析如下:出师表诸葛亮臣亮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多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庇,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皆,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稽、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陛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亨,则攸之、神、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说明 这篇文章选自《诸葛亮传》。

《出师表》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之分,这是“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J7年)出师北伐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疏。奏疏在说明出师北伐的目的和任务的同时,一再劝勉刘禅要近贤臣,远小人,执法严明,广开言路,以此兴隆蜀汉、北定中原,表现出一位政治家励精图治、鞠躬尽力的忠贞气节。

本文论述精辟透彻,情辞严正恳切,打动人心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我查过了,比较权威。.cn/200406/ca490438《出师表》资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六册》人教社——读《出师表》长旭一在诸葛亮的散文中,代表作当首推《出师表》。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一向被文选家们列入古代优秀散文之林。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曾评论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美也。”

(《文心雕龙·章表》)爱国诗人陆游对《出师表》更是推崇备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认为它是无与伦比的“名世”之作。在旧时代,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不流泪不算忠臣,读《陈情表》不流泪不算孝子”。

这虽然不免带有封建意识,但亦足见此文感人之深。二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读罢《出师表》,益感斯言之不谬。这不仅文章的风格宛如作者之为人,而且更由于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思想情感和写入了以身许国的政治经历。

因此它才具有如此深切的感人力量。在《出师表》中,作者对自己身世的表述,是和当时纷争扰攘的局势和蜀国的历史紧密地揉和在一起的。

为了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文不得不花一定的篇幅先来简介一下当时的政治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作者的有关身世经历。东汉末期,朝政日非,社会动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导致了“三十六方同日而起”的黄巾农民大起义。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个地主武装集团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为了掠夺地盘,消灭异己,他们在中原地区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军阀混战。

幼年丧父的诸葛亮,随叔父玄从山东流亡湖北,避乱荆州。玄死,诸葛亮寓奇襄阳城西三十里的隆中,“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进诸葛亮集表》)。

此即《出师表》中所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当时,名为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实乃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亦集结一小股人马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活动,随后又与其他军阀逐鹿中原。

由于“智术短浅”,力量单弱,十几年来,刘备老是东奔西赶,屡受挫折;经几度辗转,最后只得依附于荆州刘表,且险于遭到刘表妻党的暗算。建安十二年(公元二O七年),屯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各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进诸葛亮集表》)在草庐之中,刘备向诸葛亮询问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先取荆、益,后图中原,即从鼎足三分到统一全国的方案和“西和诸戍,南抚夷越”,“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内修政理”。

3. 诸葛亮传翻译拜托各位了3Q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合交战,诸葛亮射死张合。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

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

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遗命,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以这座山作为坟冢,墓室只要能容得下棺木就好,入敛时也只需穿当时的衣服,不须要其它器物来陪葬.。

4. 亮复出祁山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运输.粮尽退兵,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死张合.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

5. 求此段古文翻译

冬天,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围攻陈仓.曹真来抵抗他.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而班师回去.魏国将军王双率领骑兵来追打诸葛亮,诸葛亮与他作战,打败魏军,斩杀王双.建兴七年(西元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想去攻打陈式.诸葛亮自己出军,到达建威,郭淮退回,於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刘后主下诏书说:

「街亭战败,全是马谡的罪过,而先生你引咎自责,深深地贬损自己,当时朕很难违逆你的心意,所以就勉强地听从了你的意见.前年你宣耀军威,斩杀了魏将王双.今年你再度北征,使得魏将郭淮逃走.你降服了氏,羌蛮族,收复了两郡.威势震动了凶暴的敌人,功勋显扬於天下.如今天下骚扰动汤,首恶尚未斩首示众,你承受著国家的大任,担当著国家的重责,却久久地贬损自己,这并不是表扬大功勋的办法呀!现在恢复你丞相的职位,你就不要推辞了!」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运输.粮尽退兵,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死张合.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

6. 亮复出祁山谁有翻译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用木牛运输。

粮尽退兵,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死张合。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

7. 求文言文《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翻译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团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合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合所破。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

……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袅,君受大任,于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全文翻译;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候,(特别允许他)可以开设官府,管理大小事情。不久,又兼领益州刺史的职务。

政事不分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这时南方好几郡同时叛乱,诸葛亮因为刚遭逢到刘备的大丧事,所以不方便立刻派兵去讨伐。

他暂时派遣使者出使东吴,趁机和东吴议和,并结为亲家,于是双方成了盟邦。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

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

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武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建兴五年(公元把227年),诸葛亮率领各军向北前进,军队屯驻在汉中。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派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所有的)兵力来对抗,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邓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

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合抵抗诸葛亮。

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合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合打得大败。

诸葛亮攻陷西县千余家,率军回到汉中。诸葛亮斩杀马谡以向三军谢罪。

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斧钺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因为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临事小心谨慎,以至于有马稷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以及箕谷警戒不严的失误。

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而告成的。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

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围攻陈仓。曹真来抵抗他。

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而班师回去。魏国将军王双率领骑兵来追打诸葛亮,诸葛亮与他作战,打败魏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公元 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想去攻打陈式。

诸葛亮亲自率军出击,到达建威,郭淮退回,于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刘后主下诏书说:“街亭战败,全是马谡的罪过,而先生你引咎自责,深深地贬损自己,当时朕很难违逆你的心意,所以就勉强地听从了你的意见。

……如今天下骚扰动荡,首恶尚未斩首示众,你承受着国家的大任,担当着国家的重责,却久久地贬损自己,这并不是表扬大功勋的办法呀!现在恢复你丞相的职位,你就不要推辞了!” 建兴九年(公元 231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合交战,诸葛亮射死张合。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

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使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贪占百姓的利益。

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