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2.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3.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4.有关禅意的诗句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1.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唐·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唐·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龄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唐·齐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唐·郑谷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贽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清·郑板桥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5.读过哪些有禅意的诗词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是指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一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一一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字数限制,供参考。
6.禅意在山水田园诗王唯的山水田园诗富有禅意:(诗人名“维”、字“摩诘”、后世称他为“诗佛”)1.《山居秋暝》(很著名的一首,收入了《自考大学语文(本科段)一书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解释:真个是诗意即画意,十几种景致与触嗅视听等感觉俱会聚在一方画布上,令你人在画外看,神在画里飘。
这里,有徐徐晚风拂面,丝丝秋雨沾衣,朗朗圆月照地,沉沉青松迎风,清清山泉流石;这里更有亭亭绿竹摇倩影,片片莲叶贴池水,朵朵莲花笑秋风,袅袅浣女荡扁舟。你看这幅画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人——浣女;有物——秋雨、空山、晚气、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莲叶、莲花、渔舟;有光——月光、水光;有影——树影、竹影、人影;有声——风声、雨声、水声、竹声、捣衣声、浆声、笑声……;有色——翠竹、绿叶、白花、金光……;有味——花香、竹韵;有情——素静月夜、盎然生机与恬美自然的情致。
这等美妙的山光水色,如此迷人的诗情画意,不把你熏死,也把你醉傻。确实,在清新宁静而生气勃勃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
这种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极力描绘的万般物象的用意了:清新,宁静,生机,净美。
这种自然的美与心境之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2.《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释:中年笃佛,晚年栖隐终南山。兴来随意独行,胜事自知,罕有人同调知赏其趣。
“行到水穷处”,无拘无束,悠闲至极,何等惬意与自乐。“坐看云起时”,穷尽水路,似乎景致一览而尽,孰知坐下时,云雾飘飘而起,水景的尽处带出云雾胜景。
“水穷”而“云起”,似巧合,又非巧合。这情趣是多么的浓郁,这意境是多么的深远,这禅机是多么的玄妙啊!——似乎,诗人想让我们知道,淡然处事者,随处都有美景,由世事多变转到求学之处无穷,让我们明白,结束意味着开始,结束就是开始,开始就是结束。
水穷尽处,自然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思与境偕,神会于物。无心处,偶然间,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诗末与“林叟”的“谈笑”,又把诗的境界拓深了一层。
诗人的淡泊清闲,随意而安,任运自然,无往不适,这意态情致,在诗中表现得真是淋漓尽致。写景不泥于景,叙事不止于事,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极尽洒脱之态;一“往”一“知”,一“值”一“谈”,见出随意之缘。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在田园山水风光的描写中让我们见到了隐士生活和禅理的揉合。3.《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解释:佛家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指世俗中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空,就是假和不实。
在我们来看,色与空不亚于是有与无的对立关系。而王维的这首诗很自然的会让你感受到这种禅机的深蕴。
“空山”,道出了深山的幽寂空旷,给人灰蒙蒙一片林山树海的感觉,茂密幽深,不见人影,甚至于山中的飞禽走兽也销声匿迹。画面中所有这些都旨在渲染一份山林的寂静,因而后面说“不见人”。
接下来的“但闻”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人语响”一语又否定了前面的“空山”,嗬,深山老林里竟还存有人的踪影,看来,这山是不空的了。
这“人语响”打破了“空山”的寂静。看似矛盾的说法恰恰展示了王维的独坐感悟,正是这“但闻人语响”又不见响语人,这就更见其寂静。
试想,这莽莽林海中,不是万般寂静,你怎能听得一声人语?这是静寂,一种平静,一份心无杂念的宁静,宁静的心态下,细微的声响也就如雷贯耳。这不正是王维的禅悟吗?“返景”,是说太阳落山后的光线虽弱,还是辐射到茫茫深山,于是,光线透过枝繁叶茂的空隙,“复照”在山林里的青苔上。
这种回光返照虽说微弱,只是斑斑点点洒在青苔上,但由于这斑斑点点的幽光,深林反而显得更幽深更晦暗,更幽深更晦暗的山林又反衬了这日光返照的微弱。王维创造的这一空寂幽深的境界,正是他修禅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是禅宗所说的一种顿悟。
空山人语,林苔夕晖,这情景的微妙,缺乏宁静纯净心境的人是无法体悟的。原文请参阅以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