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素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就不会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问菊》就是黛玉问自己,菊花的寂寞正是女诗人孤独心理的深切写照。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请,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全诗的思路完整清晰,"秋酣一觉清"是入梦前的状态,睡得很安稳;"和云伴月"开始入梦,羽化登仙;但是,林黛玉并非冲着庄子所梦之蝶,而是在梦中寻访陶渊明。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历代诗人赋予了它脱俗超逸的气质。所以,林黛玉在梦中如鱼得水,难得自在。
忆菊?蘅芜君(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 "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