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大器晚成》译文+原文
原文(选自《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山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榖知之矣。”处半年,耐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译文
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你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发动兵力在徐州击溃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在宋国与各地诸侯结盟,才称霸于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比较晚,而大的声音会让人听不到。”
2. 大器晚成(文言文)百度百科《老子》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注释
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5、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6、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7、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题解
这一章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申论
本章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3. 文言文《大器晚成》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大器晚成
大器者,何谓也?本指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后引喻一个人的成就较为延迟;亦可喻男子懂事很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考诸〈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四十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等例,望文生义,其理甚明。
夫大器早成,理有未然?君不见,千呎楩楠,汲日月之光,始生彼轮廓;大器晚成,理未必然,君不闻,百步潜艇,拜科技之赐,速造此容积。(注一)大器晚成之为成语流传,仅因古有前非今是者,而为劝勉敬慎之言;今有浪子回头者,而为谆谆告诫之语,兹以史例为证:
〈史记.项羽本纪〉载述:「项籍(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籍父)怒之…於是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斯人也,如此不学无术,幸其能接物於戎马环境,以远离少年之霸气;处事於倥偬生涯,而亲近中年之成熟。项羽不仅懂事了,知所以脱胎换骨;而且长大了,知所以自励自强。后竟能名震四海,为西楚霸王;〈世说新语.自新篇〉载述;义兴有三害,即水中蛟、山上虎,与凶强之周处,并皆暴百姓,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处即出击之,历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后,处刺虎杀蛟归,闻里人相庆,始知(自己也是)为人情所患,遂改过之,终为忠臣孝子;〈晋书.皇甫谧传〉载述:谧为汉代太尉皇甫嵩之曾孙,年少游荡不好学,唯略知孝顺,常以瓜果分嚐叔母,叔母喻以瓜果之甜,未及谧儿成才为喜。谧闻之感泣,乃勤学不怠,遂博通百家之言。以著述为务,弟子多为晋之名臣。(注二)
上举史例,或可谓「大器晚成」者;唯吾昔少年时,恁时间空转,彼动辄语人云:时运不济邪!吾今中年后,逐岁月流窜,此静则告人曰:时机未到欤!此岂非假大器晚成之名,而行浪费青春之实。至虚掷光阴,应付人情;荒渡岁月,历练世故,终底而无所建树,此或可归「一事无成」者。
「大器」与「晚成」间,未必互为因果,似与学校教育启蒙有关。盖学生先天有「大器」者,或可因教学环境、方式、优良师质等,而提前发挥潜能;后生有「大器」者,或可归因材施教、竞争、适当输压(给予压力),而赢在起跑点上。是以,地区各国中小,众说纷纭之资源整合方案,确有浮上台面讨论之必要。
溯地区於战地时期,环境特殊,能因地制宜,致国小林立,校名即人名,蔚为奇观。(注三)。再者,在交通便利、地域情节之诱因,即使小校小班制,不惟有资源浪费,且影响学习成效之嫌。吾以为,在缺乏适当竞争、互相比较之压力,家长安於现状,学生乐於轻松,倘因此因噎废食,恐非乐见。君不见,地区莘莘学子为考上大学,经历高中时期之煎熬,昔幸运者或能考上国立相关科系,馀皆沦於私立而兀自暗喜。即使如今,亦罕见有能考上顶尖学校且热门科系者,此多少受此影响矣。
县府刻研拟之资源整合方案,即全校班级学生数过少者,得检讨整(合)并等,似可为***识。诚然,推动之先,有赖地方民代支持,及家长、学校之促成。其次,该方案应能在沟通、协调,解决交通往返问题,做好配套相关措施下行之。总之,藉资源整合,一则所节省之经费,能用於地区建设。一则能提升教师相互观摩、教材分享利用,及强化师资阵容。并以此教与授,或能启发学生潜力,发掘人才。能如此,设使中小学生有「大器」者,未能适时发掘培养,而无早成之时,但靠学习竞争推波助澜之力,亦渐亦进,亦未必无晚成之日。
附注:
一、前指大木材(大才),大器早有成就,未必是好,如能像楩楠大树,经涉寒暑,以「真材实干」而凌空於蓝天;后指「大容器」,在古时需费长时间,才能造成,今因科技发达,即便如潜艇之容积,也能很快造成。
二、参考〈二十五史〉。
三、除属地为名外,多以当时驻地将军为名,例中正国小(蒋**)、柏村国小(郝**)、述美国小(孟述美)、安澜国小(马安澜)、多年国小(王多年)、开瑄国小(雷开瑄)等。
4. 文言文《大器晚成》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大器晚成 大器者,何谓也?本指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后引喻一个人的成就较为延迟;亦可喻男子懂事很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考诸〈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四十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等例,望文生义,其理甚明。 夫大器早成,理有未然?君不见,千呎楩楠,汲日月之光,始生彼轮廓;大器晚成,理未必然,君不闻,百步潜艇,拜科技之赐,速造此容积。
(注一)大器晚成之为成语流传,仅因古有前非今是者,而为劝勉敬慎之言;今有浪子回头者,而为谆谆告诫之语,兹以史例为证: 〈史记.项羽本纪〉载述:「项籍(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籍父)怒之…於是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斯人也,如此不学无术,幸其能接物於戎马环境,以远离少年之霸气;处事於倥偬生涯,而亲近中年之成熟。
项羽不仅懂事了,知所以脱胎换骨;而且长大了,知所以自励自强。后竟能名震四海,为西楚霸王;〈世说新语.自新篇〉载述;义兴有三害,即水中蛟、山上虎,与凶强之周处,并皆暴百姓,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处即出击之,历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后,处刺虎杀蛟归,闻里人相庆,始知(自己也是)为人情所患,遂改过之,终为忠臣孝子;〈晋书.皇甫谧传〉载述:谧为汉代太尉皇甫嵩之曾孙,年少游荡不好学,唯略知孝顺,常以瓜果分嚐叔母,叔母喻以瓜果之甜,未及谧儿成才为喜。
谧闻之感泣,乃勤学不怠,遂博通百家之言。以著述为务,弟子多为晋之名臣。
(注二) 上举史例,或可谓「大器晚成」者;唯吾昔少年时,恁时间空转,彼动辄语人云:时运不济邪!吾今中年后,逐岁月流窜,此静则告人曰:时机未到欤!此岂非假大器晚成之名,而行浪费青春之实。至虚掷光阴,应付人情;荒渡岁月,历练世故,终底而无所建树,此或可归「一事无成」者。
「大器」与「晚成」间,未必互为因果,似与学校教育启蒙有关。盖学生先天有「大器」者,或可因教学环境、方式、优良师质等,而提前发挥潜能;后生有「大器」者,或可归因材施教、竞争、适当输压(给予压力),而赢在起跑点上。
是以,地区各国中小,众说纷纭之资源整合方案,确有浮上台面讨论之必要。 溯地区於战地时期,环境特殊,能因地制宜,致国小林立,校名即人名,蔚为奇观。
(注三)。再者,在交通便利、地域情节之诱因,即使小校小班制,不惟有资源浪费,且影响学习成效之嫌。
吾以为,在缺乏适当竞争、互相比较之压力,家长安於现状,学生乐於轻松,倘因此因噎废食,恐非乐见。君不见,地区莘莘学子为考上大学,经历高中时期之煎熬,昔幸运者或能考上国立相关科系,馀皆沦於私立而兀自暗喜。
即使如今,亦罕见有能考上顶尖学校且热门科系者,此多少受此影响矣。 县府刻研拟之资源整合方案,即全校班级学生数过少者,得检讨整(合)并等,似可为***识。
诚然,推动之先,有赖地方民代支持,及家长、学校之促成。其次,该方案应能在沟通、协调,解决交通往返问题,做好配套相关措施下行之。
总之,藉资源整合,一则所节省之经费,能用於地区建设。一则能提升教师相互观摩、教材分享利用,及强化师资阵容。
并以此教与授,或能启发学生潜力,发掘人才。能如此,设使中小学生有「大器」者,未能适时发掘培养,而无早成之时,但靠学习竞争推波助澜之力,亦渐亦进,亦未必无晚成之日。
附注: 一、前指大木材(大才),大器早有成就,未必是好,如能像楩楠大树,经涉寒暑,以「真材实干」而凌空於蓝天;后指「大容器」,在古时需费长时间,才能造成,今因科技发达,即便如潜艇之容积,也能很快造成。 二、参考〈二十五史〉。
三、除属地为名外,多以当时驻地将军为名,例中正国小(蒋**)、柏村国小(郝**)、述美国小(孟述美)、安澜国小(马安澜)、多年国小(王多年)、开瑄国小(雷开瑄)等。
5. 什么生肖可形容大器晚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盾。
6. 形容“笨鸟先飞,终成大器”的诗句都有哪些1、《百字谣》
宋代:张倅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猩。
2、《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劝学诗》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自嘲》
宋代: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