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诗的开头“小寒连大吕”一句中“大吕”出自成语“黄钟大吕”,指的古代音律中的十二律,黄钟和大吕分别是阳律和阴律的第一律。同时呢,古人也分别用这十二律指代历法中的十二个月份,黄钟对应子月,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大吕对应丑月即十二月。
小寒这个节气在农历中一般是在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这也就是诗中“小寒连大吕”的含义。
“欢鹊垒新巢”开始的五句说的是,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都说的是阳气发动后鸟类的活动。大雁开始北迁了,喜鹊开始筑巢了,野鸡开始鸣叫了。
鸟类对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变化是最为敏感的。从冬至开始天地间的阴气达到极盛,这同时也是阳气复生的开始。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这两句说,虽然仍是严冬,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除了说明小寒的寒冷,其实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进入小寒,也就进入了农历的腊月了,这就真的是意味着旧的一年走到了尽头,新的一年将要开始了。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原文: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译文:
到了小寒这个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之首——“大吕”奏响一般,这时候的喜鹊也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要筑新巢了,它们觅食,总喜欢去河道弯弯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它们口衔树枝和湿泥,进而围绕树梢来筑巢。
大雁开始有了北归的苗头,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不要抱怨天气仍然寒冷严峻,因为春冬交替马上就要在正月进行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元稹(公元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唐朝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宰相,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语出《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有二十四首诗,均采用格律谨严的五言律诗格式,构成一副大型组诗。组诗中每首诗对应一个节气,其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并与物候、农事活动相结合,辅以生活与民俗等内容。
由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别样的构思手法和质朴清新的语言,加之画面交替、情景交融、音韵转换,读其诗有如观有声之画,使《咏廿四气诗》成为此后同类题材中的上乘之作。
小寒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特点为天渐寒,尚未大冷。但隆冬“三九”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在此节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人们叫做“数九寒天”。
小寒习俗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九九天是按天文学太阳之照射长短原理来编排的,古代因数九而产生的《九九消寒图》,亦是辞冬迎春之意。既可计算时间、做日历、物候历,又是优美的装饰画,故而流传不衰。
百度百科--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