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仗、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
[起始]:早在周代,人们就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儿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演变]: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五代十国的事了。公元964年除夕,后蜀国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就自己提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发展]: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普及]: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的事。
陈云瞻《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朱元璋。
[盛行]: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虎年春联: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得鸟语旧更新
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丙部琳琅春馥郁 寅宾璀灿日光华
赤县奔腾如虎跃 神州崛起似龙飞
丑旧寅新宏图展 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 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 虎年乐见虎生风
春晓寅回人起舞 岁祯虎啸物昭苏
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
虎步奔腾开胜景 春风浩荡展鸿图
虎年赢得春风意 喜讯唤来燕子情
虎气顿生年属虎 春风常驻户迎春
虎气频催翻旧景 春风浩荡著新篇
虎添双翼前程远 国展宏图事业新
虎啸大山山献宝 龙腾祖国国扬威
虎啸青山千里锦 风拂绿柳万家春
虎啸一声山海动 龙腾三界吉祥来
虎跃龙腾生紫气 风调雨顺兆丰年
虎跃龙腾兴骏业 莺歌燕舞羡鹏程
虎跃神州千业旺 春临盛世万民欢
花事才逢花好日 虎年更有虎威风
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
江山秀丽春增色 事业辉煌虎更威
江山一统腾龙日 岁月三春入虎年
金牛昂首高歌去 玉虎迎春敛福来
金牛辞岁寒风尽 白虎迎春喜气来
金牛辞岁千仓满 玉虎迎春百业兴
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
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迎新春处处呈文明气象 入虎岁人人当改革先锋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妆玉宇 莺歌燕舞春风旭日蔚神州
虎跃龙腾华夏人民多俊杰 莺歌燕舞阳春山水尽朝晖
岁步寅年喜庆团圆同把酒珠 还合浦欢歌一统***迎春
丑岁建奇功香港回归昌国运 寅年兴大业宏图展现壮情怀
虎年喜虎劲攻关夺隘皆如虎 春节焕春光绣水描山总是春
牛年虽过去牛劲更增多奉献 虎岁喜临门虎威大振有精神
寅时入虎年十亿人民振虎劲 佳节描春色九州大地荡春潮
百尺飞泉鸣震谷一声长啸势惊天 春雷巨响山河动月夜旋风草木飞
电闪金光夸五色雷鸣巨吼动千山 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
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地春 啸一声惊天动地睁双眼照耀乾坤
云喷笔花腾虎豹雨翻墨浪走蛟龙 致富脱贫添虎翼开山治水展鹏程
忆旧岁牛劲冲霄汉神鞭一指神州巨变 看今朝虎威壮中华众志成城经济腾飞
三、7则春联趣事:
1、纪晓岚巧对春联
某年春节,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纪晓岚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有人遂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其回京查问。
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笑了。
2、巧借春联度年关
1)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2)另有一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3、两副奇特的春联
1)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2)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4、巧写春联“讨”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他家一贫如洗,但他很有文才。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对联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鼠因粮尽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5、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贴春联
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声终于近了,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那颗渴望的心。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
除夕夜那天,我们家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下午,妈妈在做团圆饭,爸爸刚买回春联,就去接待叔叔阿姨们了。我看着春联,想:这么多年来,我还没试过贴春联,不如,趁爸爸没空,现在就让我来个大显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联,兴致勃勃地贴去了。
我先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可是,旧的春联像个顽皮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的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我想:用火烧?不行!会闹火灾的。用水攻?棒!就是这样,我为我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春联抹湿后,再用刷子把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下手为好。正当这时,爸爸来,他笑了笑,告诉我左右联的张贴位置。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浆糊涂在墙上,把春联小心翼翼地贴上去,再用手从上至下地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后,我正仰着头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只见表姐在下面挤鼻弄眼地窃笑,我纳闷地走回屋里照了照镜子,哈哈,原来我变成了大花脸了。
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户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