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的开篇《古诗三首》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三首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课前预习有两个任务。
(1)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关注诗人生平资料,生活的朝代背景。
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是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催化剂,也培养了学生有目的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
1.陆游:幼年时正当金兵侵入中原,他的一家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理想。在公元1163年,他给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免官职。过了七年,游又到四川参加王炎的抗金军队,在抗金最前线活动了一个时期,军队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遭到主和当权派的忌恨,打压,到去世前都没能实现理想。(选自《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北宋灭亡:北宋的京城在开封(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京城内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有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在北宋宣和六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从燕京南下,越过今天的河北保定,进攻河北定州。十二月,宋徽宗才收到消息,随即任命太子赵恒为开封牧,让他守城,并禅位给赵恒,是为钦宗。自己则向南逃窜。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十一月,宋军大败,开封城被金兵占领,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兵俘虏,押送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和后妃等四百多人全部押带回金,北宋灭亡。
3.南宋偏安: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赵构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138年建都临安府,今天的杭州。南宋立足江南,实行降金求和国策,朝廷大多官员只图自己享乐,不想为复国而战。在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擅权,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朝廷一片乌烟瘴气。(2、3资料均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4.清代的政治控制: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维持满族统治的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统治手段,构成了前代所没有的对汉族人民的政治高压局面,清廷严厉地控制着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屡兴文字大狱是这种高压统治的表现之一。
布置学生课前自已搜集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搜集资料的方向,并提醒学生注意资料的准确性。
(2)读对生字音,识记生字形,读好古诗
“乃”的声母是鼻音n;“恃”是翘舌音shì,注意与“持”chì的区分;”喑”读”yīn”注意与”暗”àn的区分;”擞”是平舌音,sǒu;“己亥”读“jǐhài”,不能读成“jǐgāi”。
“家祭”的“祭”,上面有两点,不是“夕”;“熏”字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重”本字横画多,要注意上下间距,第二横最长;“哀”与“衰”的区别要看清;“乃”字书写时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初读古诗时,读正确,通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通过自读能懂得一些大意,可以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练读。
二、读诗题理解古诗,从诗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如,《示儿》一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写了什么?
《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安是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
《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的感慨?
要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古诗联系起来。
三、结合资料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感情。
学生们收集的资料,有的可以放在理解整首诗之前,出示诗人生平和写诗的历史事件。
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诗歌关键词句时使用资料,比如《示儿》一诗,体会“但悲”的意思,可以结合北宋灭亡的资料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悲什么?
教学“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结合南宋偏安的资料,了解达官贵人在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大计,而是寻欢作乐,理解作者愤怒质问的原因。
教学《己亥杂诗》时“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结合清朝的文字狱统治的资料来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四、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深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怀的感悟。
《示儿》,前两句诗比较直白,结合注释学生可以知道大意。学生可围绕“万事空”进行思考,为后面理解“但悲”的事情作好铺垫。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如陆游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与诗人***鸣,理解他对祖国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题晚安邸》,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结合“山外山”“楼外楼”,想象画面:美丽的西子湖畔,青山连青山,高楼接高楼,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围绕后两句想象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的所作所为,学生感悟:诗人是触景伤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己亥杂诗》,学生根据前两句诗中提供的意象,想象风雷欲来、一切生气勃勃的山河壮景,而在这充满生机的场景中,马儿却低着头不敢鸣叫,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懑。后两句诗可以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改革决心和气魄。
五、感情朗读,背诵。
古诗教学,朗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生在准确把握古诗感悟基调的基础上,将诗人的思想入情入境地朗诵出来。《示儿》要把诗人的沉郁和收复山河的渴望读出来。《题临安邸》要读出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己亥杂诗》读出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改革的期盼。要读出音韵美和情感。
最后熟读成诵,要沉入诗中背诵,不能只图快而忽视古诗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