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有诗311篇,现存305篇,古人称之为“诗”或者“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全面再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风貌。
《诗经》在我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五经”之一,担负着“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易风俗”的重任,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另一方面,它又是古典文学的发端,在审美追求,抒情方式,句式特点等方面为诗歌奠定了基础,是古典文学的源头,诗歌艺术的名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解读《诗经》的书籍太多了,每个人有他不同的思维和解读角度。
本书的作者曲黎敏是个才女中的名医,医学界的文学专家,她是医药大学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又是中医药研究院的院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
正因为有这样的身份,所以曲黎敏老师解读的诗经里有三个特色,一是穿插了医学和养生知识,新鲜有趣而且长知识,第二,她解读的诗经着眼点高远,能开阔人的思维和眼界,第三,走心,能感觉到由心而发,所以娓娓道来,文字都很贴近现实和内心。
读历史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从哪来的,读诗经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来时的模样。来时是什么模样?是真善美。
我们读诗,大多数人只是接受字面所能表达出来的意思,很难与当时的社会或人文环境联系起来。曲黎敏老师以她深厚的古文学功底和中医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诗经里一些典型篇章。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号称“万古送别之祖”的《燕燕》;对爱情最真挚的承诺的《击鼓》;有弃妇的无奈悲惨的《氓》;有表现一场高贵豪华的婚礼的《硕人》;描写新媳妇急于回娘家的心情的《葛覃》;描述日常生活男女在被窝里的对答的《鸡鸣》;有农民生活最真实记录的《七月》……
《匏有苦叶》劝诫青年要适时而婚,不可早恋;《衡门》来劝诫人们要安贫乐道,如果非要庄姜这等美女不娶的话,那就只会让自己痛苦的择偶标准;《终风》里有恋爱中的女子又爱又恨,琢磨不透她心仪的男子行为的矛盾心里;《野有死麕》遭到男子调情,既娇羞又害臊,既怕过分拒绝伤了男子的心,又担心自己被骗,所言不过是欲拒还迎,既是微微的抗拒,又是温柔的安抚……《野有蔓草》描述一场美丽的邂逅,其美好的心情溢于言表;《子衿》女人对男人的倾慕,有岁月的感慨,也有轻微的抱怨……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人文。
读完本书,我们了解到《诗经》:
孔子编纂《六经》,而对于《诗经》是删减、归类、排序。从3000多首删得305首,依据原则只有一条:思无邪。
《诗经》全部来自民间,全是采风而得。读诗经,我们只能看见诗,看不见作者。诗经里无名无姓的作者,可能是普通的男人、战士、劳动者、妻子、恋人… 是他们的直接率真的表达。
《诗经》里最常见的是四字一句,节制而简单,不滥用情感,不滥用精神。简洁而有力。诗经有一种更为原始、更为本真、也更热烈和粗犷的美。
《诗经》来源于远古的生活。这样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国人的普世价值是简单诗意的生活,我们可以窥见远古时的中华民族曾经从容而优雅,生活的秘密不外乎——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何之谓: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我的理解是:
首先《诗经》关乎诗之本身,能让我们活得美:有用之知识,是让我们活着;无用之诗是让我们活得美。
其次,读诗和写诗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对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格的人,一个对世界的美而充满感觉的人。
关乎学诗,亦诗教:诗教乃敦厚之教,所谓敦厚,即,自持其心,活出真我,达到思无邪的人生境界。
总之,诗经,于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其深远的意义;或读或学或写,于我们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诵读之,感悟之,眼界渐次而开,胸怀渐次而大,如此,便养了性情,又学了知识。
最好的养生是读诗,《诗经》最感人的,是它的健康,现代生活所缺乏的那种蓬勃清新的朝气,它是如此美丽可贵,美到不可方物,把我们带进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回到《诗经》时代,找回身体的健康,找回情绪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找回心灵的健康。这种种的健康,就是“无邪”。
人生四季皆风景;唯有生活,才是史诗。
越古老,越美好,持一心,爱一人。此生有幸君相守,欢喜不尽更何求。
人可以老,诗永年轻!读诗、写诗,都是走向神明或精神之庙宇的途径。回头,便是尘埃;前行,哪怕荆棘满地,也能步步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