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皇帝的“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亲耕的试验田,是皇帝的绝对私产。
先农坛,又名山川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地方。本项目具体座落在神祗坛和地祗坛。其功能是皇帝用来祭祀先神之场所,特别的是明、清两代皇帝着布衣种地之所,民间所说的皇帝“一亩三分地”就在这里。
在封建时代,土地财产是所有财产中最大的财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充分说明了统治者对土地的高度重视。皇帝在这里亲耕的“一亩三分地”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色彩,它是通过亲耕亲做来表示对土地的拥有。也象征社稷的繁荣昌盛。
另外,这幅地块有着同北京城墙一样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跨越明、清两代。见证了多少改朝换代的江山变迁。所谓沧海桑田在这里尤值得玩味。这一片区区“一亩三分地”的桑田,历史赋予了它多么浓厚的象征色彩!先农坛所祭祀的神,是农耕文明中最重要的神之一——先农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以食为天的价值观念。这里所传递出的不简单是农耕观念,我们可以借此看到传统价值观念对自然神的敬畏,对农神的尊崇,对土地的依赖。皇帝在这里的祈愿实际上代表国家的祈愿。它表达了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天下太平的向往和要求。
特别有意思的是,明、清两代皇帝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皇帝在天坛、地坛祭天时都是身穿龙袍,自喻天子祈求天地保佑。而在这里,皇帝却毅然脱下了象征皇权的龙袍;身着布衣,躬身亲犁。不但自己亲耕,还要大臣耕种。这可以看出,面对先农神,皇帝甘愿自贬为农民,作为普通劳动者辛勤耕耘。以表示“粒粒皆辛苦”的劳动价值观念以及对土地和先农神的绝对虔诚。
传说中的恭亲王求雨成功,可以看成是某种神秘的结果。它的灵验证明了这里所供奉神明的存在。
这里所供奉的神,主要有五岳、五镇、五山神,四海、四渎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力的顶礼膜拜。同时,也有着山水结合的自然观。
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素材。
这幅地块的现状,基本上已经看不见历史脉络。历史的变迁,使它基本被淹没在旧城区中去了。只留下一点残迹存在其中,但很难去想象500年以来的历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