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对荠菜应该不陌生,这种我从小就吃的野菜,它也叫护生草、净肠草、地米菜以及清明草。关于它的俗语有不少,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三月三,荠菜当灵丹,那么这个“灵丹”能吃吗?很多人理解错了。
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就说明中国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食用荠菜了。荠菜属于迎春菜,也就是说在立春前后是最为鲜美的,有的地方人们在制作春盘的时候,还会将荠菜作为礼物互相赠送。此时的荠菜,叶嫩根肥,味道鲜美确实好吃。
春天的野菜季节性很强,比如香椿、蕨菜、笋子这些,荠菜也一样,最佳的食用时间,基本上在一周左右,过了这个时间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可是俗语中说的三月三,其实指的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今年立春在腊月二十二,而农历二月初八是春分,荠菜最好吃的这个阶段,应该是在立春到春分之间。
为何民间要说是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而不是二月二呢?
按照节气来看,显然二月的荠菜要更为鲜美鲜嫩,但是这个俗语却是指的农历三月,到了三月荠菜早已变老,梗也比较粗,怎么还可以当“灵丹”呢?其实从一些古诗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民间俗语说的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个荠菜,其实是指荠菜花,而并不是我们吃的荠菜。
宋代的人,关于荠菜的描写有很多,比如辛弃疾就有诗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诗中也可以看到讲的其实是荠菜花。民间也有:“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意思是,农村少妇和待嫁姑娘头戴荠花,以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此外,苏东坡《物类象感志》中说:“三月三,收荠菜花置灯擎上,则飞蛾、蚊虫不投”。人们用荠菜花特殊的香味,来驱赶蚊虫,这就说明荠菜花,并不只是用来吃,它还有其它妙用。
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老传统,因为荠菜花晒干以后,会有一股特殊香味,所以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会用荠菜花缝制一个小包,戴在女孩身上,俗称“香草包”,以此来辟邪。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其实更突出的是荠菜花的作用,也就是说,真正到了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个荠菜,不仅仅说只是用来食用,而是用来驱赶蚊虫、辟邪等等。另外很多地方,在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不够严谨的,应该说的是荠菜花煮鸡蛋较为稳妥,而不是荠菜。
所以说,当你看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个灵丹并不是真正让你吃荠菜,而是发挥它的另一个价值,因为荠菜的最佳品赏期是在正二月,到了三月实则已经失去了食用价值。而荠菜花在三月开得正盛,三月三指的应该是荠菜花当灵丹,不仅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还有不错的食疗价值,它同样可以吃,但吃得人其实并不多。
除了辛弃疾,大诗人陆游对荠菜也是情有独钟,他曾写过:“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的诗句,或许他吃到的才是真正的荠菜,而并非是荠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