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活了89岁,如果刨去9年的童年时间,那么算写诗80年的话,即29200天。一生写诗4万首,平均每天就要作诗1.37首。需要注意的是,乾隆还要泡妞、治政、旅游等,可谓日理万机,能写出这么多诗,绝对是劳模。
然而,这里却有一个很讽刺的话题,即:乾隆写诗4万首,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如果大部分没有流传,都可以理解,但4万首诗,一首都没有流传,就很能说明乾隆文学修养之差了。
来看一首乾隆的诗歌!《卢沟晓月》:“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入定衲憎心***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看完之后,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觉:看不懂!
相反,草根出生的刘邦,可谓大老粗一个,但一首《大风歌》却千古流传。三国枭雄曹操,被称为建安文学的领头人,一生也就写了些许诗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脍炙人口。
显然,写诗是需要灵感和才情的,不是写的数量越多,成就就越高。这一个道理乾隆懂不懂呢?显然自诩爱好文化的他,应该不会不懂,既然如此,他又为何写这么多毫无营养的“流水诗”呢?
第一,乾隆需要来神话自己!清军入关之后,到乾隆年间,虽然过去了百年,但民间始终认为满洲人是“蛮夷”,对其鄙夷并没有消失。所以,乾隆需要包装自己,将自己包装成无所不能的形象,写诗自然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以此来证明一点,即:你们口中的蛮夷,写诗却比你们还要多!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政治需要!
第二,乾隆渐长的自我陶醉!经过康熙雍正的驯化,到了乾隆时期,中国文人已经没了风骨。乾隆一旦写诗出来,那么立即引来一片叫好,甚至将乾隆比作李杜在世。在这种持续的叫好声中,乾隆写诗自然就越来越有兴趣。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大家客观评价或持续贬低他的诗作,乾隆还有兴趣写诗吗?
第三,乾隆的爱慕虚荣表现!乾隆有一个爱慕虚荣的特点,即:四处题词。大家可以在很多旅游景点,看到乾隆的题词之类,历史上其他皇帝会如此大规模题词吗?另外,乾隆还喜欢在古董字画上题词,这一点被现代专家批为“牛皮癣”,损害了艺术品的价值。题词的时候,自然就需要写诗了,这也是乾隆疯狂写诗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