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关于夏天的诗句4句大林寺桃花

关于夏天的诗句4句大林寺桃花

1. 《大林寺桃花》整首诗的诗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一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褚斌杰)

赏析二

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孟夏,白居易游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写下一首平淡自然而又意境深邃的小诗:“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2.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诗句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结合3,4两句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揭示的自然现象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 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用了对比修辞方法

人间四月,江南大地的春花已经落尽,但诗人却意外地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留恋。这里,诗人把春光拟人化,它不仅形象美丽,而且顽皮好动,仿佛会和人捉迷藏似的,写得活灵活现。

4.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扩展资料:

《大林寺桃花》创作背景: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5. 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4句,总***20句.

一、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二、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首夏》唐白居易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夏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无名杂诗》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三、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四、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第三,四句赏析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作品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

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

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

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

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7. 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诗句各4句

一、关于春天的诗句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关于夏天的诗句 《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首夏》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夏》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暑旱苦热》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无名杂诗》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关于秋天的诗句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