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
感慨良多作者自身在考试中屡次落榜,他一而骑着马在夜路上急行,一面抱怨自己的不遇。
偶然一望,只见如此偏僻乡野的孤零零的小村里,在这接近天亮时分,依然有点着灯火的人家。
一定有一个为考试而彻夜用功的青年,在那灯火之下,就像自己过去一样。
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
这里描写的正是宋代农村的情形。说明极为僻远的孤村野寨,即使劳作一天之后,也有人在通宵达旦地挑灯夜读。以“为国求才”为主要目的诉求的科举制度,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时期发挥了“劝人为学”的作用。中国古代农村至迟宋代以后就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传统,前面提到的梁启超就是在这一传统氛围下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的,获得“西南大儒”尊称的郑珍也有类似的家世。他们后来的立身处世不能说与科举制度的影响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