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千秋纸上尘”出自哪一首诗词

“千秋纸上尘”出自哪一首诗词

历史是一面镜子,若镜面不光滑,照的人就会走形。《读史》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以他丰富的人生的阅历,他是清楚前人写的历史,与史实是大有出入的。他感叹“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行藏是《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里泛指有成就的人一生的政治活动,自古以来要成就功名事业,那是必须付出辛苦劳动的,但到头来又把事业托付给谁呢?“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史官写史,把当时的黑暗掩盖了,让错误承袭下来,众说纷纭,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有些历史流传下来的糟粕,就不是真实的历史精华了。就如丹青画笔,画出的只能是模仿外形容易,要想画出精神实质就难了。“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最后他表白自己,我虽然不能实现古代高贤的理想,但我要坚守高贤们的主张,(其实就是他的变法主张)尽管纸写的历史已经蒙尘了!这里体现了王安石尽管变法失败,也将被写进遭贬的历史,但在他的内心里,仍老当益壮的坚守。真的是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读史,我们年轻时都丝毫不会怀疑白纸黑字会有错,人云亦云。但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才能真正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孔子不是说“四十而不惑”吗?那麽是不是还不到四十的人,就分辨不了是非呢?我们不能怪今天时时事事处处,都有假货,总说假话,原来是有历史传承的。谎言说一百遍就是真理,并不是今天的发明。我国是创造多项第一的大国,说谎造假亦是一项第一啊!读了这篇王安石《读史》,还真的得琢磨琢磨。成者王侯败者贼,正史都出自御用文人,必然都会歌颂当朝,否认前代。史官不惑也惑,或为君子隐恶扬善,或奉君命取舍篡改,只许为当权者歌功颂德。待到隔代修史,又来个纠偏平反,一件事情多种版本,野史戏说,莫衷一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连当代党史都改来改去,纸上蒙尘,对于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又怎么能读懂?那么我们该怎样读史呢?该怎么理解真假呢?想起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不是故意,屁股决定脑袋,或许就是立场决定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