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唐僧”的诗句有哪些
1、《送水云归吴》
年代: 宋 作者: 郑惠真
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2、《拍板谣》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麻姑亲采扶桑木,镂脆排焦其数六。
双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瑶池白云曲。
几时流落来人间,梨园部中齐管弦。
管弦才动我能应,知音审乐功何全。
吴宫女儿手如笋,执向玳筵为乐准。
数声慢,仙人履齿下云栈,
老狐腊月渡黄河,缓步轻轻踏冰片。
数声急,空江雹打渔翁笠,
鲛人泣对水精盘,满把珠玑连泻入。
划然一声送曲彻,由基射透七重札。
金罍冷落阒无闻,陇头冻把泉声绝。
律吕与我数自齐,丝竹望我为宗师。
总驱节奏在术内,歌舞之人无我欺。
所以唐相牛僧孺,为文命之为乐句。
3、《和徐国录韵》
年代: 宋 作者: 释善珍
当今称文宗,斗南一和仲。
掣鲸力倒海,兰苕不同梦。
百年日苦短,千载事谁***。
赋诗推义山,论旧数季重。
客持邀我读,欢喜蹋破瓮。
疾抄畏纸尽,饥诵忘浆冻。
欲传换骨方,伎工恐无用。
涂窗谩成鸦,过门任题凤。
唐僧句月炼,一步不敢纵。
高参鬼仙吟,下比古佛颂。
湖江大国楚,宫阙天府雍。
小大材则殊,未易求折衷。
公文如珠玉,盛世盍包贡。
一鹗剡交腾,万牛挽难动。
造物或困之,郁怒使快痛。
晋康名远郡,侯印亦久弄。
蜃嘘横跨海,龙潜中兴宋。
年丰秔多,守醉宾客从。
时时写乌丝,虹光穿屋栋。
祖帐在何时,行色当倥偬。
相期远公社,后会邈鸿洞。
拟办酒椀招,更出虎溪送。
4、《送吴僧庆闲上人》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5、《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年代: 元 作者: 王处一
李张梁,听少告。休恁踌躇,纵得心颠倒。每恨玉阳无答报。似此修行,何日归蓬岛。大唐僧,九度老。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东进佛经弘释教。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
2.找一首描写旧时长安万国来朝盛况的诗词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⑴,尚衣方进翠云裘⑵。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⑶。
日色才临仙掌动⑷,香烟欲傍衮龙浮⑸。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⑹。[1]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2] [3]
白话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2] [3]
3创作背景编辑
贾至(718—772),唐代官员,曾在朝任中书舍人,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等人都曾作诗相和,此诗即为其中的一篇和诗。[1]
4作品鉴赏编辑
王维这首为贾至《早朝大明宫》而写的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1]
3.一首赞美唐僧的诗句,七言五言均可,写得柔情优美《赠唐僧歌》
现代:佚名
妖魔鬼怪何所惧,八十一难只等闲。
唐僧西去如来地,取得真经归家园。
译文:妖魔鬼怪有什么畏惧的,九九八十一难只是只是很平常,唐僧一路西去大雷音寺,取得真经归大唐。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扩展资料
角色背景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
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
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百度百科-唐僧
4.描写唐僧的句子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相貌清秀,品行端正,性格温和。 认真负责,时常教导徒弟,引人向善。 前世是佛祖的学生,观音菩萨好友,大唐佛学院毕业,佛学高僧,唐皇亲自颁发文凭。 大唐皇帝御弟,佛主学生。
5.找一首描写旧时长安万国来朝盛况的诗词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⑴,尚衣方进翠云裘⑵。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⑶。
日色才临仙掌动⑷,香烟欲傍衮龙浮⑸。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⑹。[1]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2] [3]
白话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2] [3]
3创作背景编辑
贾至(718—772),唐代官员,曾在朝任中书舍人,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等人都曾作诗相和,此诗即为其中的一篇和诗。[1]
4作品鉴赏编辑
王维这首为贾至《早朝大明宫》而写的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1]
6.赞颂玄奘(唐僧)的诗词有哪些星饮露,
皆为方兄驭。
搅彻周天旄絮舞,
大浪难淘珠目。
路遥人困驴嘶,
觅机惆怅徘徊。
齐唤玄奘何在?
咒箍依旧凄迷。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来源: 作者: 苏辙 体裁: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7.赞颂玄奘(唐僧)的诗词有哪些唐道恭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宋赵諴世称幽景属金仙,若是精蓝岂妄传。涧涌双泉雷出地,山围四面管窥天。唐僧手泽神毫健,梁帝宸恩宝器妍。今日喜偿平昔志,更逢闽客此安禅。
宋 郑惠真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送吴僧庆闲上人
宋方回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