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诗有四小段每段四行
席慕容的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现代诗歌不严守格式,不像旧体诗格律严格
2.求一首朗朗上口的现代诗现代诗 冬日的湖畔已是零落萧疏, 没有了夏日的葱郁, 也没有馥郁的花香, 寥落的树林仿佛在诉说它曾有的葱茏· 感受不到夏的暖风拂袖, 也没有了湖中灯影缠绵,夏虫消魂的低吟· 桂魄流光已是旧人梦, 岁月从惆怅,思念中溜走,在缠绵中落幕· 清冷的寒风挽着枯瘦的树枝, 怅然的跳着离别的舞蹈, 一种啮心的痛在吞噬着我的灵魂, 逝去的岁月已躲进坟墓中歌唱· 结冰的湖面在清冷的月光下如撒下满地的水晶, 闪闪的泛着凄美的微光· 水结了冰又会悄然融化, 化去了却留下一汪相思的清泪· 一艘苍老黧黑的古船 缓缓逼近 我的视线 叶子们金属般的合唱响起 抵达我们的心灵 成为无言之蝶 舞动 黄昏 叶子们四面八方走动 如我那一群兄弟 远离音乐和玫瑰的庆典 不再为流浪歌唱 而我却无可逃避 暮霭中的霜寒 以寒鸦之啼 淹没我驻守的最后 也是最初的顶点 鸟羽因寒风的袭击而散乱 归家的路便很长 甚至比叶子们的家乡更遥远 而黄昏停于干涸的水底 伸手可及 在黯淡的辉光里 我是一枚残余的黄叶 一个被秋风删减的词句 而这样的坚守 在秋日的黄昏 只有一个方向 这唯一的道路和目的 注定 我所有的努力 只为在黑夜之前我能顺利 抵达 一个比牙齿更尖利的思想 我无须为泪水而深刻 叶子们如一个强大的兵团 引领秋天迅速地撤离 我在夕阳下走过一片墓地 看见 阳光在很远的地方 与迟开的花朵很娴熟地 接吻 我还隐约听见 一朵金色的花蕊 灿烂地落入 少女的眸底 开出 几枝芬芳的梦 照亮秋夜 雾团团乳白色的东西飘过,似云,似奶。
乎儿黏起,乎儿分开,毫无目的地穿梭在高大的楼房间。她,叫雾。
雾,来到马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细小的水珠;雾,来到田野里,每株麦苗都披上了若隐若现的轻纱;雾,来到书房里,每一本书都抚上了一层湿湿的“面膜”;雾,来到森林中,每一棵树都围上了神秘的面纱……雾,美丽的雾,调皮的雾,快活的雾,神奇的雾……。
3.古诗,现代诗及外国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仓央嘉措 《莲》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 就是来的太迟 ___席幕容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有什么现代诗是关于奥运的让我们再度以激情的目光关注奥运
文/梅花瓣
用我们真诚的心
关注奥运
用我们优美的文字
记录奥运
让我们铭记奥运会上
中国健儿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
学习奥运健儿们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
因为在他们闪光的成绩背后
不知道
浇灌了多少汗水
战胜了多少困难
忍受了多少寂寞
“夕日的金牌并不代表今日的金牌啊”
要想连续夺得冠军
不知道还要付出多少汗水
让我们记住他们闪光的名字吧
以此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奥运健儿们勇夺金牌
全中国人上下齐心申办奥运的精神
让我感动和振奋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实力、智慧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赢得了2008年的奥运会的申办权
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富强的结果
那么就让改革的春风
沐浴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
抒发中国人民满腔的壮志豪情
“夕日的金牌并不能代表今日的金牌”啊
希望中华奥运健儿在2008年奥运会时,
能宏扬中国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
再铸辉煌
也希望中国
把崭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以及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风貌
再次向世界作一次展示
让世界记住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
让中国的经济更加繁荣
我也相信在2008奥运上
中国的健儿们将会再度叱咤雄风
祖国的山无言、水无言
但祖国的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
让长城、让黄河、让长江、让珠穆朗玛峰
托起中国申办奥运的豪情
让我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
再度以激情的目光关注奥运
让奥运圣火永不熄灭
让奥运精神
永住在祖国每一个人心中
您正浏览的文章《迎奥运现代诗》由第一范文网()整理,访问地址为:
5.古诗,现代诗及外国诗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仓央嘉措
《莲》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的太早
就是来的太迟
___席幕容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6.民国文中描写女子旗袍服饰的句子或词语百度了些,你看看:
从文学作品看民国女子服饰
当上海变得最快的时候,怀旧却也成了一种时尚。摄影师马元浩是个有心人,他在四处采风的过程中,收集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饰。这本《飘逝的罗裙》(马元浩摄戴云云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7月版),就是他的藏品集,也是摄影作品集。戴云云的文字,则对中国女子服饰的发展过程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不过,照片上那些身穿旧式服饰的模特,总让人隐隐觉得一种格格不入的尴尬。马元浩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慨:“当代女子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她们活泼开朗,无法表现一二百年以前女子的哀怨、沧桑和含蓄。毕竟时代不同了,环境氛围也不同了。”
民国女子究竟是如何穿着打扮的呢?当然,泛黄变脆的老照片和存在箱子下层带有霉味的衣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还有一个途径,即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也可告诉我们许多真实的信息。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写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青年在封建专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争。书中他对各个女性的服饰描写着墨不多,却极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滚边玉色湖绉短袄,系粉红裙子”。这是五四以后大家闺秀的装束。婉儿“穿了一件玉色湖绉滚宽边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时新短袄,系了一条粉红湖绉的百褶裙”。冯乐山给婉儿做喇叭袖的时髦短袄,原是为了给自己争面子的。这身衣着表明了婉儿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后的汉族城镇女子还是习惯于上穿袄下穿裙,窄袖长袄逐渐向喇叭袖短袄过渡。这时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张爱玲对服装的讲究是出了名的,她对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饰自然会作精心的设计。《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户后,为了不被人看轻,在衣着上是紧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辛亥革命后,一度掀起过女权运动。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响,上衣下裤成了女子的时兴装束。只是在正式场合,良家女子还得系裙。
二十多年后,曹七巧的女儿长安长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闺中。当有人为她介绍对象时,她“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这是满汉女装款式交融的结果。而高领圈和镶荷叶边的袖子都是当时的时尚。
张恨水《啼笑姻缘》中的陶太太是一个摩登的民国女子。她“穿了一件银灰色绸子的长衫,只好齐平膝盖,顺长衫的四周边沿都镶了桃色的宽辫,辫子中间,有挑着蓝色的细花,和亮晶晶的水钻,她光了一截脖子,挂着一副珠圈,在素净中自然显出富丽来”。
上面这些文学人物的衣着描写使我们对民国女子服饰有了大致的了解。
女子的服饰打扮,从大的方面看,反映了当时政治状况、经济风貌、道德观念及生活习俗,从小的方面看,则反映了“她”的身份、地位、气质和品位。这一点,哪个时代都一样。
这个帖子里还有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ctfs/200703/t109532.htm不少:
7.唐装的来历及特点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
“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
《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
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很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穿着唐装上衣,还可配以西裤、皮鞋,外面能罩风衣,里面衬高领衫……这种特质是唐装风云再起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或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 它们的回归可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就是元素。
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
另外,国外的一些华人也有称中式服装为"唐装"的说法,所以唐装的取名也颇有国际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装遍地都是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服装才能称得上是唐装呢?其实,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
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今天的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
"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
唐代是 "撰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 唐代的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
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其他则以"幞头袍衫"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
袍服的款式,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 因北地寒冷,不便采用大袖,而采取紧裹双臂的窄袖。
随着南北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变化万千,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窄袖衫襦、长裙; 2、胡服; 3、女着男装。
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 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现在的唐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
现在穿着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后,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皮质面料和制作工艺使唐装显得挺括。
中式的唐装被赋予了一些西式特征,使唐装得以走出礼仪服装、节日服装的小空间,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宽了唐装的穿着场合。 一些事业有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港澳台人士、归国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这类唐装的主要消费者 如今,“唐装”已成为中外人士不得不提的关键词。
正如面对“可口可乐”兵临城下,“娃哈哈”打出“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大旗,激发起国人蓄积已久的民族情感,自从2001年APEC领导人身穿“唐装”亮相后,国人就掀起了“穿中国人自己的服装” 的万丈豪情。 岂止中国人自己穿,它还成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时尚标签,据说上海长乐路的中装一条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美国人东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