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这句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其所在阶层定位的影响。
尽管后天个人的努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命运,但是每个人的出身阶层都是天定,都是由父母乃至祖辈奋斗许多年之后所在阶层所决定的,并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阶层一词本无贬义,其存在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不同的时代下,就算是相同的阶级也会有着不同的待遇,如若自己所在的阶级正处在最好的时期,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也会有着无限裨益。大院子弟就是一群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在属于他们的年代,能成为一个大院子弟也曾是无数人的梦想。
一.大院文化的起源
大院文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时期,那时候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和国刚刚经历战火的洗礼,加强国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方便各种工作的开展,政府特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地区划分出居住区,盖起专属于军政机关人员及其家属的各种生活设备齐备的小社区。
在当时的时代下,普通人家的温饱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提学校、医院、食堂都齐备的生活环境了。因此,在当时跟随着父母住进大院的孩子们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大院子弟,他们天生就享有普通人家子女难以拥有的资源,更是与普通人处在不同的阶层,自然也就随身带着或多或少的优越感,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豪横”。
每个富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来炫耀所拥有的财富,现在的人大都在穿戴上下功夫,在当时的某些“豪横”的大院子弟身上也不例外。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物资匮乏的新中国并没有许多光鲜亮丽的时装,唯一能体现身份不凡的就要数将校呢大衣。在当时只要身着将校呢大衣,无需开口大家便都能对穿着者的阶层心领神会。
将校呢大衣的珍贵不仅体现在衣料本身,更体现在它的不可购买性。在当时,政府严格规定这种材质的大衣只有大院内的人员可以穿。这就体现了大院子弟圈的严苛性:外界的人就算是有千金,也难以越过阶层的界限融入他们的阶层。
二.大院之外的世界
这世界上有着高阶层,必然也会有低阶层的存在。没有低阶层人们的衬托,有时也更难体现高阶层值得羡慕之处。那么当年的大院子弟究竟有多幸福?与大院外的另一群孩子——“小混蛋”,一对比就能知道。
小混蛋,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褒义词。但实际上,小混蛋这个名字代表的就是大院隔开的出身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的孩子中的“异类”。
在当时,大院外普通人家的孩子大都甘于平凡的出身,成年之后就无法再依靠父母了,因此不是选择好好读书早日找到工作,就是早些辍学帮家里分担农活安分守己地生活。但是小混蛋明显不甘于自己平凡的命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信奉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自己幼稚的方式拉帮结派与大院子弟争锋相对,并以此作为他们独特的抗争方式。
在他们的心里,有着自卑也有着不服气,凭什么都生而为人,大院内的孩子与大院外的他们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有的人生来就居住在温室里,而他们却要在残酷的野外遭受风吹雨淋。
在当时没有名车名表的贫困时期,人们只能单纯地以穿着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而正是出于这种又羡又恨的情绪,那时候经常出现小混蛋们抢夺大院子弟的将校呢大衣事件,也算是当时的人们对大院子弟生活的羡慕的一种体现。
尽管如此,小混蛋们的行为其实在本质上对所在的阶层并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勇于改变现状的精神却与大院子弟的父辈们当年的抗争之路如出一辙,同样出身社会底层的他们,都是通过打拼从农村来到城市,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更高阶层的人。
但是,不论是大院子弟还是小混蛋们,每个人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或好或坏而荒废青春。大院子弟们享受着父辈带来的优越条件更加努力,而小混蛋们也在青春年华时有了一段与三五好友两肋插刀的友谊。虽然阶级不同,但是年轻人争强好胜与勇于追梦的心都是一样的,而他们所代表的的两个阶层的复杂情谊更是成为了那一代人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现如今早已没有所谓的大院子弟与小混蛋,而当时的那一代人也早已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对于我们的启示却依然存在。
首先,阶层固化虽然存在,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终究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昔日的大院子弟可以凭借着优越的人脉资源与更好的社会资源来得到成功的机会,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们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优秀与努力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精彩。
其次,青春难得,年华易逝。当初豪横无比的大院子弟们,也在岁月的沉淀里学会了低调努力与收心奋斗。许多现在在北京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著名导演与演员,也都是当年大院子弟的子女,他们凭借着外人无法轻易得到的丰富人脉再加上勇敢追梦的特质,最终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
现在的社会早已改变,人们有了更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已经远不如当初一样重要且难以改变。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论出身在哪一个社会阶层,都不能自暴自弃或是愤世嫉俗,白白荒废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