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作文《咏荷》内容:荷,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把它称赞.

作文《咏荷》内容:荷,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把它称赞.

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啊,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妖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无耻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唐朝的王勃,对前人许多赋芙蓉的作品全不满意,特意写了一首《采莲赋》,其实也未见佳;倒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值得一提.这篇散文,字数不多,但却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性格.在众多咏荷的作品中,不算独树一帜,只是这篇佳作出自宋朝理学祖师爷周敦颐老先生之手,未免使人觉得遗憾……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荡,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致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象把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象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都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