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乾隆下江南的有关问题

乾隆下江南的有关问题

6次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

其路线大致相同,我们试以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第四次南巡为例,略窥全豹

正月十六日,乾隆奉皇太后从北京启程,行至山东德州府时,赏给前来接驾献诗者各大小荷包一对,小荷包二对

二月初八,乾隆由山东入江苏境,在宿迁顺河集减去部分扈驾兵丁和大部分随行车辆,然后在徐家集渡过黄河。

乾隆在黄淮交汇的清口巡查河务,从此开始乘船沿运河行驶

船队由京口渡过长江,二月二十五日,乾隆驻跸苏州府,赏给六班拉纤河兵(每班600人)各一月钱粮。乾隆在苏州游览各处园林,又陆行至灵岩山游玩,前后八天

闰二月初三,乾隆由苏州出发,继续沿运河前行,至嘉兴右门镇后,乾隆舍舟骑马前往海宁阅视海塘,而后重新登船。

初七日,乾隆到达此行的终点杭州。乾隆在杭州登观潮楼检阅福建水师,游览西湖美景,题诗作赋,好不快活,竟一住12天。

闰二月十九日,乾隆奉太后回銮。二月二十三日至苏州府,乾隆十分喜爱苏州风光,又游玩六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乾隆至镇江后,两次奉太后渡江,游览长江中的名胜金山和焦山

三月初三,乾隆从长江登陆至江宁府(今南京)驻跸,并亲诣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奠酒致祭,还参观织造机房

三月初十,乾隆离开江宁,由七里港奉太后渡过长江,然后由江浙运河回返

三月十九日,乾隆至黄、淮、运三河交界的清口,查看洪泽湖高堰大坝后渡过黄河。

以往至顺河集时,乾隆酒舍舟登陆了,但这一次他仍然同皇太后一道继续乘船,由济宁、临清至德州。

四月十三日,乾隆由德州上岸,皇太后则走水路回京

四月二十一日,乾隆先到北京,四天后皇太后也回到北京

---------------------------------

此次南巡从正月十六日出发,至四月二十五日太后返京,***计四月有余(其中二月为闰月),总数126天,为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乾隆历次南巡,一般天津是首驻跸地;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则经过扬州;至于镇江,可以肯定乾隆在四十五年(1780年)的第五次南巡中到达过那里。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因为正直官员的抵制,乾隆未能成行,比如我们刚才说的第四次南巡,乾隆本打算从杭州到湖州游玩,却因为绍兴知府赵某作梗(暗中在御舟必经的河道中抛下木头石块,结果试航时船触石木而停,疏浚有待时日),故而乾隆此行未成。

乾隆六下江南,曾经八次登临南湖湖心岛。也就是他每次下江南均要游览南湖,但他第三、第四次下江南回京时又登临了湖心岛。现在湖心岛上还留下乾隆诗碑两块,刊有乾隆咏南湖烟雨楼诗十四首。其中东御碑亭有诗云:“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必献兴真殊”。这是乾隆第二次南巡(公元1757年)到南湖写下的。其背面乾隆的题诗:“未年丑岁两经行,烟雨都逢副盛名。却讶今番出新样,自过江后总开晴。柳丝窣地折腰舞,梅朵烘春笑口迎。更上高楼聊极目,水村近远望分明”。这首诗是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到南湖(公元1762年)所写的。西御碑亭两首,是乾隆第一次南巡(公元1751年)与第二次南巡(公元1757年)——“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明湖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天气情况暂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