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你有没有觉得浮世绘很污?

你有没有觉得浮世绘很污?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画者首先需要艺术功底,再加上艺术背景,最后融入作者自己的世界观,就像日本的浮世绘一样。

我很想把浮世绘定义为描述人与事物背后的本质,可其最初的本意却是描绘放荡不堪的红尘生活,毕竟早期浮世绘的人物肖像画基本都为红灯区的名妓、女仕、暗娼;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总觉得“浮世绘”三字的本意怎么也与艺术扯不上啥关系。

浮世绘在我心中真的很污。

1、 这描绘好污。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少“浮世绘”的风格和我国明代春宫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说日本的浮世绘画师师承了中国的“春宫”,这点我是不太信的。

如若您研究过中国“春宫”画的发展历史, 那您一定可以看出我国“春宫”画对于人物动作的描绘并不具体,整体的重点布局多是环境的布置,比如画中的床榻、书架、座椅、八仙桌……这就好比《红楼梦》本是部人情小说,可描述的奇珍异宝却不可胜数一般。

不知这与传统文化是否有关,无论看寒冷寂静、宁静厚重的山水画,还是看自然随意、工整细腻的动植物绘作,总是觉得大自然的描绘过多,而 给予人的戏份少之又少,有的甚至连人都不画了,可能画师要的就是一种意境呢! (此为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写意”不仅是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神似”,神似是写意的目标。中国传统绘画对“神”的追求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从而获得了 最大的艺术表现的自由 其实就是随心所欲罢了 。)

不过日本浮世绘(早期的浮世绘主要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中的美人画(春宫)却与我国的“春宫”画很有很大的不同, 背景神马的都只是衬托,注重的是人体的描述,瞬间的表情和动作,以用来抓住读者的眼球。

在我看来,也许是各种插图、海报、宣传单的稿费诱惑之下造成的这种画风,也许是日本母系氏族文化一直不消弱的缘故…也就间接导致了“日本某产业足以养活日本军队”的新闻吧。

2、 这印刷出的色彩好污。

之后的浮世绘做为画界的一种形式, 已经不再仅限于美人画了 ,各种景物、花鸟、人物、漫画…也随之兴起,甚至如今某某黑道大哥的纹身依旧是浮世绘风格。这一点也不好笑。

不过除了纹身之外,其纤细的线条、独特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闻名世界的画作,要想批量生产在当时还是要印刷。 配合色彩鲜艳的化学颜料,刷淡色、再刷神色版、反复刷色,最终的效果使得我眼花缭乱。

做为日本德川时代版画艺术品种,浮世绘与我国的国画是完全不同的。 国画印刷为木板水印,需要的是勾描、雕刻(刀刻)、印刷这三道工序配合得完美才算绝妙;而浮世绘那种彩色印刷的木版画(锦绘)——彩色印刷木刻版画,需要的是雕版、刷版(反复刷色)、印刷这三道工序配合得完美才算无解

3、 这作用好污。

中国的“春宫”在日本谓之“春画”,这也就迎合了人们传说的所谓日本的浮世绘起源于中国的春宫之说。而对于有着高尚情操,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的人,这一切都是要嗤之以鼻的——虽然他们未必不躲在家里看“片”。

其实这玩意不单是催情的道具,性启蒙的教材,古人也用为驱邪的护身符。像中国北方就有在婴儿肚兜上绘春宫的民俗, 而日本武士更是上阵前往盔甲里塞张春画,称之为“胜绘”。甚至可用来防火,尤其是些藏书家对此深信不疑,据说是因为火神是女性,见了春宫会羞而却步。

我倒更喜欢日本人的说法:因为看了会湿...

如今浮世绘已经从抽象转变为具体,从人物转变为各式各样的景物,从俗至雅。正如郭德纲说过:雅与俗,俗与雅,相辅相承;喝着咖啡就大蒜,秋水长天一色。

就像日本艺术家segaw thirty—seven的奇思妙想一般,在浮世绘上增加了现代效果,并使其从静变动,就如同前段时间火遍朋友圈的故宫刷屏H5事件一样——“又一翻床单力作”。

我是不是太注重传统文化了?亦或者说我是不是太偏执狂了?总不能摘掉有色眼镜去看待杂交改良文化。

我所理解的,早期的国产画和岛产画的区别就在于使用摄像机的方式不同:一个是180°拍摄甚至是全景(图卷、图轴),一个是放大聚焦特写(局部美人画、局部冲浪里— 污力滔滔 )...

虽然很片面的看法,将就着看吧...我太偏执狂了...

文/陈陈美美

图/来源于网络

我想小而美,我想污力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