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入冬文言文

入冬文言文

1. 描述入冬的诗句

描写即将入冬的诗句 1.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____曹组《蓦山溪·梅》 2.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3.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 4.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陈毅《青松》 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7.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8.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9.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____李白《夜坐吟》 10.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11.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1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____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5.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____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16.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____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17. 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____黄升《酹江月·夜凉》 18.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 入冬的雪语文阅读答案

小雪节令的第二天,天空突然变的压抑起来。密密麻麻的云团错综复杂的堆积在一起,遮住整个初冬的上空,找不到一点关于阳光的影子。呼啸而过的西北风,像一把利剑一样 *** 了冬天的心脏,整个北方,掀起了阵阵地寒意和冬天的味道。

隔着窗户的风飕飕作响,落了叶子的树在狂风的席卷中肆无忌惮的摆动着,像一位英勇的士兵被征服一样,毫无还手之力,任凭狂风的摆弄。一阵又一阵的寒风怒吼着,听起来让人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不一会儿工夫,零星的雪花开始漫天飞舞。

雪,越下越大。整个世界都被大雪拢在怀里。刚一会儿工夫,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远远地望去,整个世界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衬衫一样,白的放光、刺眼。一场让人渴望已久的雪,终于来了。我们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雪后,人们不约而同、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徜徉在雪地里,那种别样的美,叫人无从说出口,只能静静地享受。

初冬的雪地上,霎时间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风景线。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你追我赶,打起了雪仗。有人有模有样的当起了指挥官,随着一声令下,所有的孩子们向对方开火了。他们不顾对面打过来的“炮弹”,一个劲地向前冲,即使有雪块砸在了头上,他们依旧奋不顾身地向前冲,远远的看上去,还真有点打仗的样子。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像初冬的风一样驰骋在雪地上,脸上露出了丝丝的笑意,笑得那么迷人、那么真诚。

远处的大人们也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也利用闲暇之时出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有的人耐不住白雪的诱惑,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的人抓起了大把的雪抛洒向天空,发出了阵阵呼喊,他们喊出了冬天的美,喊出了生活的幸福;还有的人躺在了雪地里,静谧的闭上眼睛,像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一样,安逸的享受着冬日的时光。

争先抢后的孩子们,把各式各样的雪人堆满了大地。这些雪人表情各异,样子纯情可爱,有窈窕淑女,有潇洒的帅哥,有长着胡子的老人……这些形态不一的雪人,绽放出了孩子心灵深处的美,那种美纯洁的像此刻的雪,整洁、神圣。

3. 虽然已入冬的诗句

金秋初尽染玉色,方觉飞雪更知春其他: 1.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____杜甫《野望》 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杜甫《阁夜》 3.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____洪升《雪望》 4.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5.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____崔道融《梅花》 6.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7.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____李白《王昭君二首》 8.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9.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____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11.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____道源《早梅》 12.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13.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4.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15.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16.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____白朴《天净沙·冬》 18.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古代如何过寒冬》阅读答案

古代的冬天相比现在应更为严寒和漫长。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些地方八月就开始了飞雪,冬天开始得可真早;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暴风雪的猛烈,估计比今年这场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更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皑皑白雪,万里无人,天地同色;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天气严寒,衾枕冷了,窗户都被雪给照亮了,竹子不堪重荷,也被雪压断了。在冬季,古代人怎么御寒,拿什么来取暖过冬? 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二三十度。

可以说取暖也是当时皇宫里不可忽视的事之一。 明、清两代,在冬季大多烧柴炭取暖,为此宫廷里专门设置了管理冬季取暖的相关事宜的机构,比如惜薪司,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

这些机构的官员在明代时是比较有地位的,他们可以直达皇帝御前奏事的,故有近侍牌子之称。 清代时,则在皇宫内设有三个机构,连点火烧炕都有专人加以管理。

这三个机构一为爇火处,专管安装火炉,运送柴炭,有八品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五十员;二为柴炭处,专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太监人数减半,只有二十五员,首领太监仍为二员;三为烧炕处,专管点火烧炕,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除此之外,各宫殿还有专管宫内的火盆的若干名太监。

这三个机构的太监的活可不轻松,拿柴炭处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的太监来说,紫禁城内人数可不少,所需用木炭数量在整个冬季自然也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

而且,为了不污染室内的空气,柴炭处得准备那种火力旺,不冒烟也无味的优质木炭。 说到这,不得不提提宫廷内那套取暖的设备和措施。

紫禁城内宫殿的地面下,大多都挖有火道,殿外廊子下设有添火的门,即两个一米多深的坑洞,即灶口,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这种设施可保证室内的温暖,除暖阁之外,室内还设有暖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现今北方农村还保留的炕床类似。

如果还嫌这些设施不够保暖或者担心在室外被冻着的话,还有火炉给备着。火炉也叫火盆或熏笼。

熏笼的形状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大的可达数百斤,高一米多,三足、四足皆有,很华贵;小的则如一般像西瓜大小,随手可提,有放在脚下暖脚的脚炉,也有暖手的手炉,制作也很精美。 在冬季,古人是否都能这么暖暖和和地过冬呢?那可不一定了。

晋代的陈寿在《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中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其实,细究起来,两者都非易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非日积月累不可,想要求得厚的毛皮服,一得有毛皮服供应,二得具备购买能力。

如同不少现今还困在风雪路途中的归乡人一样,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旅途上,拿着钱一时半刻也不知从哪去求得保暖的衣服。何况,穷苦人家本身就没多少钱,要不路边就不会有冻死骨,也不会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样的事发生了。

远古流传下来的《九九歌》这样唱道:一九二九,缩脚缩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摇脚摆手;九九八十一,老农田中犁。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

也就是说从冬至那天开始,人们就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才过去。看来不少人是一九、二九地数着指头,把冬天一天天地数过去的。

当然,人们也不忘苦中作乐,一入冬,有的就开始画素梅,从冬至日起,每日染红一朵梅花,谓之九九消寒图。也有画一幅九行八十一格表的,谓之九九消寒表,日涂一格,上阴下晴,格满则寒消,春暖而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