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在讽刺什么?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在讽刺什么?

这首诗句出自中国古代戏曲传奇之祖的《琵琶记》,作者为元末著名戏曲家高明。这句诗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含世道的现实,当你在辛勤付出的时候,根本没人会在乎默默无闻的你,但是你一旦有了一定的权力地位,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来巴结你,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世人的势利也彰显的淋漓尽致。

科举制度,是古代开始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隋朝到清朝末期对废除,在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下,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在科举制度之前,国家的官吏选拔任用采用的世袭制,权力多被王权贵族垄断并掌握在手。科举制度实行之后,社会中下层的有志之士开始有机会进入朝堂为官,大大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也使得有才华的年轻人有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所以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朝代,民间对知识的普及程度及读书的风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一般想考取功名的年轻人,从幼年开始便与书为伴,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是很多士人扬名立万的主要途径。然而考取功名的过程是枯燥而又艰辛的,如果你考不上,就算是寒窗苦读十几载,也不为人所知;但是一旦你考取了功名,便会得到加官进爵的机会,皇榜昭告天下,自然天下人都知道了。

其实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这首诗,它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也带有一些鼓励的成分,就像诗里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以想要被天下人所熟知,想让自己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之前的努力和付出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