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首先,有书君要纠正下题主,无题诗其实只占李商隐诗作的一小部分,但也比其他诗人的无题诗要多。

因为他的无题诗很出名,现代人接触更多,才产生了他的诗大都无题的误解。

作为晚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李商隐可谓高产,他的诗现存世近600首,其中直接以“无题”命名的有20余首。还有数首诗以首句或首词为题,譬如《锦瑟》、《昨日》等,整体风格与意蕴同无题诗系列类似,也有学者主张将这些诗归为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名篇很多,与其他诗人相比,他为何如此钟爱给诗作取名《无题》?

众所周知,李商隐终其一生,也没有走近政治核心。

他满腔热血,却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从未获得晋升机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所以,他把怀才不遇的愤懑,壮志难酬的心伤写在诗里,“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除开仕途失意,他的爱情也几多坎坷。与女道士宋华阳两情相悦,却被修行的公主发现,心上人却被遣返深宫,李商隐被驱逐下山。

之后好不容易遇到妻子王氏,红袖添香,琴瑟和鸣,无奈妻子病逝,留他一人。

相思成疾的他写道:“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爱情与前途都不顺意的情况下,友情也堪忧。

据说李商隐到长安后曾想进翰林院,向昔日好友令狐綯说明此事。

不料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李商隐处境尴尬,滞留长安无所事事。

彼时,他已不再年轻,所以他感慨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既说爱情,表达分离之苦,也说年华不再,却抱负难成……

种种 情感 ,他都倾诉在诗里,内涵丰富,耐人咀嚼,无法用简短的题目来表达,故直接用无题。

另一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含蓄朦胧,经常引用典故,但典故本身的意义,往往并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有人直观地认为是咏嫦娥之作,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写女道士,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诗人在自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样引经据典写出朦胧的诗作,可以引申出太多的深意,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从诗歌意义上说,李商隐的诗很复杂高深,用普通题目无法匹配这样的诗,索性直接用《无题》,以“无”

包含所有。

有书君认为,无论从 情感 表达,还是深意的升华,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很出挑,无法一言以蔽之,用《无题》反而显得高明。

人们时常犯这么一种认知错误,容易把自己有限的知见,盲目扩大范围,继而生出一些困惑,推导出一些“问题”。事实上,这些所谓困惑或者问题的前提,本身就值得推敲,或者干脆就是错的。

李商隐的三类诗歌尤其出名,一是咏史诗,二是爱情诗,三是伤身悲时之作。这三类诗歌,又常以无题诗的形式出现。于是,有人便据以认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是无题之作,并为此感到困惑。事实上,李商隐的绝大多数诗歌是有题的,来看下具体数据: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李诗最佳注解本,豆瓣评分达到逆天的9.4分!]

据北京大学开发的《全唐诗分析系统》, 李商隐***存诗616首,其中题作《无题》者仅16首,占李商隐诗歌总量比例,不足2.6%。如果再加上以诗歌开头数字为题的10首准《无题》诗(《锦瑟》《如有》《海客》《为有》《一片》《东南》《镜槛》《龙池》《日日》等),无题诗占其诗歌总量比例升到4.22%。 这个比例,显然不能算是“大多数”。故而,认为 李商隐的诗 大都 无题 ,是错的。

尽管如此,李商隐无题诗数量,还是不小,所占个人诗歌总量的比例也偏大,那么,他为何爱写无题诗呢 ?

首先,受咏史等题材的限制,须避尊者讳,不能直接点明,便以无题的方式呈现了。

比如讽刺本朝帝王乱伦丑行的《龙池》:

寿王,唐玄宗之子李瑁,杨玉环本为寿王妃,被玄宗看中,乃夺去。该诗讽刺本朝已故皇帝唐玄宗夺取儿媳的丑行,自然不好直白讽刺,便以诗歌开篇的两字作诗题,成了无题诗,而此无题诗实则有题,因须避尊者讳,便以无题的方式呈现了。

与之相类的还有《东南》等。

其次,李商隐心灵敏感多思,内心极度丰富,深沉缠绵,惝恍唯美的精神体验,难以简明传达,只能以无题诗的方式呈现。

最具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锦瑟》了:

飘渺华美,非人世所有景象,悠远难寻,空生怅惘之情,又似有诗人自身情事隐约其中,扑所迷离,惝恍难解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忍不住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大家都知道李义山无题诗特别唯美感人,就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本文图片皆自网络,侵删]

这类诗歌写的或许是爱情,或是自伤身世,或是感叹世事,或是歌咏历代传说典故。可以确定的是,诗人所描写的生命体验独特深沉,难以简要明白表达出来。

第三,和李白类似,李商隐亦问道求仙,烧汞炼丹,他有些神秘的宗教体验,部分无题诗也能便是其宗教体验的记录。

道教诞生之前,传说周穆王和秦始皇等人长生不老,羽化成仙。道教诞生之后,特别是经过东晋的葛洪和梁代的陶弘景这两位大炼丹家的实验和总结,烧丹服药成仙具有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一套程序,逐渐吸引大批士人参与其中。现实政治中不得志,而年与时驰,岁与日去,李商隐便越发迷恋炼丹成仙之事了,他的诗歌中,有关道教神话传说的内容特别多,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其自身修道服药期间的宗教体验,或者称为精神体验。且看《玉山》:

这显然是游仙诗了,这种游仙诗也算是无题之作,描写的是诗人的宗教想象或者精神体验。《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则是此类的典型。

而《嫦娥》云:

这可能是诗人对成仙幻想的反思。纵然成仙,得以永生,而孤栖月宫,不能享受百般欢愉,夜夜孤眠,成了仙人,又能怎样呢?未必会喜乐圆满吧。

最后,诗人一生沉沦下僚,为生计奔波四方,多情善感的他,可能有不少无法成就的感情经历。这些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的“露水情缘”,却在他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无题》隐约其词的方式,更适合抒发这些情怀。

且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四目相接,沉默不语,芳心暗许,她不担心被人看破,隔座送钩春酒暖。可惜“我”身不由己,听鼓则去,像转蓬一样,不能自主。这段尚未真正开始的感情,便夭折了。

李商隐的这种受挫心理特别强烈,以致他有些害怕亲密关系了,警告深情者,“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深情未必总是能够得到多情的回顾,“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诗,最动人的大概就是抒发其爱情挫折的失意之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又能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美满理想,人世中罕能见之,故而,人们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获得了极大的***鸣。因为爱情,也不全因为爱情,还因人生的真相,恐怕即是如此。

总得来说,李商隐是个 情义两难 的倒霉孩子,可不就只能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嘛。

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坎坷经历,来了解一下为啥他无题无题再无题。

倒霉一:没落贵族,徒有虚名,前尘旧事,不足为题。

李商隐的家族,是皇室远亲,血脉到他这一代,已经是远房的远房,所以,家里大写的一个字“穷”,大写的两个字“潦倒”。

倒霉二:早年丧父,长兄如父,个中滋味,无以为题。

李商隐,十岁丧父,家中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抄书补贴家用,长大后,以他淡泊耿直的个性,不得不积极仕途,也是因为长兄如父的压力在,必须撑持起门面。偏偏他父亲早知时局艰难,给他取名 商隐 ,取字 义山 ,用的是商山四皓的典故,意寓“天下无道而隐”。

但他是长子哎,别人都可以挥一挥衣袖,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他,李家长子,只能义无反顾地挑起家中重担。

倒霉三:出类拔萃,生不逢时,权臣当道,金榜难题。

李商隐是神童,且年少成名。但在唐朝,是一个量产神童的神奇时代,比如李白、白居易十五六岁就诗名远播。

李商隐虽然也是十六岁就以一手好字和精通古文声名远扬,但唐朝晚期,拿现在的话来说,阶级固化严重,即使李商隐有白居易和令狐楚这样的大腿,也是几次科举,才中了进士。

远没他优秀的人,全靠关系上了。

倒霉四:多情耿直,卷入党争,几多猜嫌,索性无题。

这么厉害的李商隐,这么早成名的李商隐,又得身居高位的令狐楚赏识,纳为门生,咋就这么仕途坎坷呢?因为,他不仅遇到了阶级严重固化,还卷入了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简单来说,就是帮亲不帮理,甭管啥理想、信念,选队站就是。站了队才有肉吃,这肉也不是白吃的,理想、信念、甚至节操都先放一边,先利用权力把对面灭了再说!

面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李商隐是个 耿直BOY ,他的理想是实现治国抱负,而非权位、站队、搞事情之类乱七八糟的事儿。所以在他心中,应该也没啥阵营概念,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节操就可以。但是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了乌烟瘴气的 历史 泥石流。我个人认为,也正因为他这样的态度,才让他的恩师令狐楚( 牛党 )没有在一开始就提拔他。

当时牛李党争搞得朝堂翻云覆雨,要的就是掐架小能手,而不是李商隐这样的耿直BOY,但提携李商隐这样的大才子,的确可以增加声望。事实上,令狐父子,也是真心赏李商隐的才华,所以最后还是在内外阻力下,提携了他。

另一方面,李商隐又是个 多情的人 ,和妻子王氏感情相当好。非常不巧的是,他的老丈人王茂元被认为是 李党 的人,但实际上这位老人家一直在外打仗,没啥机会参与掐架,最后也是病死在镇压叛乱的途中。但李商隐的这一行为,被视为背叛师门,大逆不道。

所以,我们的多情耿直BOY,就落到了这么一个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待见的地步。

如果唐朝有互联网,李商隐妥妥就是个争议人物。

这种争议,打个比喻吧,某女演员,明明演技高超,国际影后也是名至实归的,但有段时间,最被大家拿出来说道的,却是她的个人婚姻生活。然后,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释,过度脑补。所以这位国际影后的微博也没去搞明星V,也算是表达了一种“懒得理你们”的态度。

但政敌脑补远比 娱乐 恐怖得多, 不仅会要了亲命,还会要了亲一家的命。 所以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也是一种无奈吧。 他这样一个尴尬处境,实在是太容易被“借题发挥”了。 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对他的个人婚姻生活都很不满意,却没人关心李商隐的报国志向。

他能说什么?还能说什么?他的报国理想最终只能寄托于咏史诗,他的个人深情和满腔郁愤,也就只能无题了。

这问题并不复杂,容我道来。

李商隐存世之作有近六百,而以无题为名者不过十四,故称不上“大都无题”。或许是如今提及无题之诗,首先联想到的是李商隐,才会误以为此。

从写诗的角度而言,为诗取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人大凡作诗,皆是有感而发,题目则为主题。

如王昌龄之《芙蓉楼送辛渐》,题为送别;元稹之《离思》,题为相思;李益之《从军北征》,题为边塞等。

这类诗题往往有明确的内容指示,但有些诗却难以取题。

当一首诗中内容较多且有所不同时,往往会取名为无题、杂感、有怀等。如黄景仁之《杂感》:

此诗尽作悲声,而悲者亦有不同。一有半世羁旅之愁,再有仕途难酬之忧,更有归隐山野之志,百感交集,此时名作无题或杂感最为合适。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主题不便直言,或有讽刺之意,往往亦作无题或仅以体裁为名。如李清照之《夏日绝句》:

此诗以古讽今,借项羽不过江东之典故,讽刺南宋偏安一隅,有忧国之患又不便直言,便直接以体裁为名。

由此便可理解李商隐为何将诗命名为无题,以上二者皆有可能,这便与其仕途不得志有关。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有劳赏读。

——诗词补习班

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一生无论是感情、事业,整个人生都不太顺利。他所作的600多首诗里,有15首是用《无题》命名的,我们来感受一首其中的经典:

这是一首抒发爱情的诗,其中对离别之情、相思之苦,以及人生感悟都作了阐述。像是发了一场没有主题的牢骚,又像是倾倒了一肚子苦水。李商隐自幼家道中落,但凭借聪明才智,经过与门阀世家的激烈比拼,最终踏入仕途。但是,由于性情直率,所以在昏暗的晚唐官场中很不顺利。

所以,李商隐的生活其实十分痛苦,他要想在官场立足,就要学会规则,无端陷入党争,为人内向单纯的他十分压抑。这时,李商隐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委屈感,心想赚钱真难!所以只能借诗发挥。

《无题》的意思是还没想好题目,其实,是他不愿意为这种没有明确主题的诗想一个题目,牢骚发完,便没有心情和雅兴了,但一看诗句写的还不错,留着吧,万一后人喜欢呢。《无题》其实就是因为李商隐一肚子委屈,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啥也别说了,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李义山的无题诗多是歌咏爱情之作。所以,套用一句歌词,男人的心思你别猜,你猜也总是猜不出来。但是,现在众多八卦群众还是喜欢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一执着,众说纷纭,却弄得诗文更糊涂了。我个人觉得,李义山的诗真的很美,美得都不知道再说什么,姑且美之名曰,不可言说吧。

下面列举一些学者的揣测。以供大家参考和八卦。

李义山无题的爱情诗有两种最普遍的说法,一是说写给宫女或者女道士的,一是说暗谕政治关系,特别是指和李德裕的关系的。

李长之却不这么认为。他坦言,唐朝女道士就是一些交际花,用不着隐讳。这一点在邵氏名片《唐朝豪放女》里,我们是能体会到的,鱼玄机皈依道家以后,却发现那些女道士多是阿谀奉承之辈,生活多不检点。

再说说宫女,李长之也觉得不合情理,李义山还够不上有这种机会的资格。

第三,一个诗人的心情费那么大劲,去用曲折复杂的恋爱心情影射政治,也未免太笨,太low了点。

那么,他写给谁呢? 李长之根据冯浩的研究,认定李义山曾经爱过一个叫柳枝的女郎。

是不是就是她呢? 答案还是否定的。李义山也曾和一些妓女来往,这本是那时 社会 中常有的事情,那只能是逢场做戏,也谈不上真正的爱情。

猜了这么多,都不是完美答案。李长之最后提出了他认为最为合理的谜底。那就是跟李义山后来结了婚的王氏。

王氏在李义山的诗里是这样的形象:“美于目而长于音”。李义山在婚后,写了许多寄内的诗。最著名的是那首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时”。

王氏死后,李义山也写了很多悼亡的诗,“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就是一例,而“锦瑟诗”和这两句合起来看,也是悼亡无疑,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李义山是牛党,而王氏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是李党,李义山就卷入了李党,后来为牛党所排斥,闹得一辈子受闷气。

我想,因为思念之切,甚至连名字都不愿提及,李义山确实是个极痴情的人。因为政治因素,他也三缄其口,不愿让人抓住把柄,也是情有可原。

也许,无题,才是李义山最好的选择。

提起李商隐,不知为何,一种忧愁重视油然而生,《夜雨寄北》,《锦瑟》还有一众的无题,总是让人难以割舍,又朦朦胧胧,似乎他的委婉只在他自己。如果说陈子昂,四杰是初唐,李杜是盛唐,那么我愿意说李商隐就是晚唐,他以细腻的笔触,用诗文写过每一个阅读者的心头,你觉得墨过轻柔,留下的确是浓密而难以抹去的情愁。

无题诗句虽然不在李商隐的笔下诞生,无题诗确是在李商隐的诗中荡漾开来。前辈卢纶的无题或许许多人根本不知,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确是很多情中人朝圣的地方。

或许无题其中有寄托,或许无题其中有秘密不想让他人分享,只愿你我相知,或许义山还想借无题抒发一下自己的报复,又或者他在单纯的陈述这什么,又或许他真的就是不知如何时,干脆一个无题便罢了。或许……,人们都许多的猜测,我们也有许多的思考,面对不一样无题诗或许我们不能等同而视。

“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书长郑重,眉细恨分明。”遥寄锦书,他与妻子情深意浓。“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李商隐也曾流连舞榭歌台,温柔乡里。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前人评价义山自叹资质柔弱,又被风波摧残。他似乎在苦苦痛痛,深深浅浅中有一种明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读来读去读着男女纯情,却总会体会到他似乎又在借此抒发着什么。因为在他的这些诗句中总是找不到那个倾诉者,读到只有李义山一个人苦闷彷徨,寄托畅想。

李商隐是难懂的,却又是让人爱不释手的。无题的别具一格,空灵的寄托,深微的笔调,让很多人在他的缱绻中陶醉,或许这就是李商隐,这就是无题,李商隐似乎就是锦瑟中庄生的蝴蝶,让人浮想。

文/红雨说 历史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 社会 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无题》李商隐你说他作了很多其实也不是,总***也就20来首无题,不过为什么李商隐偏爱《无题》呢?

一、概述

李商隐的诗歌中出了直接表明《无题》的才20来首,其实还有很多有题但是也基本和无题差不多的,比如《锦瑟》、《碧城》等。

《锦瑟》开篇第一句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取自开头的两个字,《碧城》开篇第一句“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也是取自前两个字。

这让我想起了《诗经》,《诗经》中很多都是取自前面的两个字或者取第一句中有意义的两个字。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诗词从民歌过渡来的,对于诗歌的题目有两种情况。顾炎武曾说 :“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诗经》是表达当时劳动者的一种 情感 ,所以没有必要强加题目或者没有考虑确切的题目。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更像是李商隐自己独创的一种抒情诗体。

他的《无题》诗,大多数都是意境朦胧,声调和美,语言精丽,而且非常难解。再加上本身,他喜欢用典故和比兴手法,所以他的诗很多都特别的隐晦曲折。因为李商隐字自身并没有表达过创作意图、动机和背景。

不过他的诗隐晦难懂应该和他的一生漂泊,前途不定有关,理解他的诗除了从诗本身去理解更多的应该结合他自自身的经历和生平去理解。

二、充满悲剧色彩的无题诗

他的无题诗充满悲剧色彩,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他的机遇本是如此的悲剧。

李商隐是皇族,这点他自己在诗中多次表明,可惜的是这个皇族并没有给他带来半点的实际利益,估计他这个皇族是皇帝远方亲戚的远方亲戚。李商隐祖辈也没有什么官位显赫之人,所以从小都很穷,小时候还做过为古代士人所鄙视的“佣书贩舂”,也是替别人抄书赚钱。

生活的穷苦激发了他无穷的战斗力,他苦读书终于考取了进士。但是后来却因为取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导致他半生漂泊,只能在幕僚生涯中度过。

再加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国家动荡不安,个人前途未卜,也只能有彷徨和痛苦,有的也只有悲观情绪,这些都导致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悲情的基础。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晚唐时代是颓废的,宦官、朋党、边患各种 社会 危机,那时候的晚唐只是一个被蛀虫蛀空的大树一般,空有一副架子。

身处如此朝代的文人们也开始颓废起来,整天纸醉金迷,追求感官刺激,写出来的诗也多是格调庸俗之作。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歌与他们不同,比如他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不是想象力丰富,饱含生活气息。不过,无题诗中所反映的感伤情怀也终究没有逃离士大夫的爱情范围,不过就算如此也与当时那些艳体诗风好不止几百倍。

四、无题的发展和创造

其实,李商隐写的诗是利用言情的形式抒情怀抱,以及深化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这点很有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的就是屈原的《离骚》,也是用灵修背约比喻怀王,而用“求女”比喻理想。

之后很多诗人都模仿过屈原,但是效果都没有李商隐那么好,李商隐可以说是集大成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描写爱情是相思的过程可谓是炉火纯青。

比如在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很形象的写出了被阻隔的爱情的相思之苦以及越阻隔越默契的可贵和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所以无题诗算是李商隐自己独特的创造抒情诗体。

参考文献:

《李商隐<无题>艺术研究》 冉雪芹

《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孙广霞

李商隐的很多作品都以”无题”代替”归属”,(大概二十余首〉 另人烟雨苍茫,云入雾出,扑朔迷离…

其实跟李商隐的”个性”相关,他的生活的时代,无论“ 社会 ”环境,还是个人的 情感 ,都有难以启齿直言的局限性,所以用“心照不宣”的形式,衬托心境,表达 情感 中的所思,所悟,选择了委婉的模式,虽不开朗,然不不失“朦胧“中特有的美感,笔到之处妙趣频绽,更加彰显了李商隐”才华横溢”四个字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