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儿童是古诗中常见的形象

儿童是古诗中常见的形象

被称为"神兽"的儿童,千百年前是何光景?探寻古诗中的孩童形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神兽"便似乎成了孩子的代名词,家长们互相聊天的时候对自己孩子的称呼从"我家那孩子"变成了"我家那神兽","神兽"这个称呼夹杂着家长对孩子的爱与无奈。

我们都说儿童是天使与恶魔的集合体,无疑与"神兽"一称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这让人又爱又无奈的儿童,在古诗词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古诗词卷帙浩繁,佳作灿若繁星。其中,有不少诗作都有对儿童的描写,其中对于儿童身份及特点的刻画也各不相同,我们一一探寻。

多次出现的牧童。在杜牧的《清明》中便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并未对牧童作细致的描写,但是却让人通过诗句的表达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牧童闲散的骑在牛背上,看到有人问路也并未答话,而是抬手遥遥一指,便给人指明了方向,这牧童似乎不是一个活泼欢脱的儿童,反而带着淡然洒脱。

袁枚的《所见》一诗对于牧童的描写更加具体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简单四句牧童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骑着黄牛的牧童本来在牛背上高歌,突然看到了书上正在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歌唱站起来准备捕蝉,将牧童的天真机敏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牧童天真淳朴、健康机敏,似乎没有烦恼。诗人在表现牧童与牛的关系时,也多是表明牧童对牛的应对自如。 "五牛远去莫管它",熟知牛性的牧童一点也不着急。在陆游的诗中,牧童"扳角上背捷如风",他们知道"溪深不须忧,吴牛能自浮",站在游水渡溪的牛背上,"安稳如乘舟"。

但是事实上,"牧童"二字中的"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儿童他是有工作有任务的,那就是放牛。有一些小伙伴可能有放牛的经历,在放牛时要时刻注意不能让牛走到庄稼地里,还要避免被牛撞到或踢到等等,牧童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无忧无虑,反而同样面临着生活的艰辛。"乱插蓬蒿剑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古时山野中常有猛兽出没,为了防止"猛虎欺黄犊",牧童蓬蒿当剑给自己壮胆,少年天真的举动让人会心一笑,也不免担忧:一旦猛虎出现,不但黄犊不保,小小牧童也有性命之虞。

所以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举笛在牛背上肆意吹唱、不受拘束的牧童更多的诗人对于隐逸田园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那么古诗中除了牧童外,其他儿童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