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二、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三、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四、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五、七夕(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六、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2、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3、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