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篇古文里的,就是说古代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木偶,这个木偶可以动还
出自《列子·汤问》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2. 关于木偶的散文木偶(散文诗) 作者:林秋菊
锋芒刺痛的天空,一个世界是一粒沙的倒影。滚滚红尘,潇潇烟雨,与油纸伞的喻体,九月未央,幽径绝不提。惘昨安心的落脚点,你的心竹丝般清凉。
白昼浮华的暗香。一道伤痕只是一道命运。在古朴与自然的诗句中应运而生。一道霾左右了一方天南地北。古筝响动的晚,望月抒或是倚窗凝愁。你的心事总是手挽唐绢。秀发在才里的颤抖,诚心是释放着古老清雅的芳菲。对于心疼的重量,历史一醉为红颜。
生死与存亡,隧道的与尾总是相隔。无关罪恶,是谁把岁月的足迹弄得满目荒芜。希望之后的绝望,泥土看到的只是泥土的背影。饮红尘,醉月。这沿袭了几世的寓言。孤雁的凄厉不言寿比南山。禅心在佛心面前的祈祷,一万年。大千世界之下的点滴命运。你在众生面前的唱是无怨无悔。
百孔长箫,一个音律打击一个命运木杯的倾斜。悠悠古韵,千年诗不老。冰雪的怀和蝶衣的丰满。关于意的雨雾,只一滴便醉了红尘。
。。。。。。
。。。。。。。。。.
详见参考资料
3. 关于木偶的现代诗1、咏木偶 作者:淳观居士
大师戏中戏
光怪又神奇
幕后软扒下
幕前尽人绩
2、木偶想(原创)作者:未未
时间粗砺地划过 指间
没有血迹
心灵在苍白里起舞 没有音乐 伴奏
我 是一只离群的木偶 想哭
眼泪却没有出口
是谁在牵着我走
仰望天空
看不到那只颠倒众生的手
轻飘飘的身体
没有重心地行走
风雨汇成江海
却不能淹没
刻着志向的额头
我只想
找到一片亲切的土地
种下自己
扎下根
长成一棵葱茏的树
那 是一个木偶的志向 木偶
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木偶
走在那人潮拥挤的街头
一切动作都是机械的重复
脚下的道路也被人左右
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木偶
脸上却挂着永远的笑容
眼中盛满辛酸无助的泪水
真正的痛苦我独自感受
木偶木偶也想追求
木偶木偶也有梦想
木偶木偶所有付出
只想换真心的朋友
只想换真心真意的朋友
4. 关于木偶戏的诗句郑板桥在《咏傀儡》一诗中写道: 笑尔胸中无一物, 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 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 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 不藉提撕不屈伸。 这首诗除了讽喻时俗外,也对提线木偶艺术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
以下的一则,也勉强算吧: 《咏傀儡》 杨亿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如《泪》、《无 题》等组诗,颇能反映出西昆体诗的特点。不过,其中也有与西昆体迥异之作。
上录《咏傀儡》便是一首别有风味的佳构。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
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
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
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 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
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 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
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5. 牵丝戏是谁写的文言文有三个出处:
1、宋代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
2、宋代刘克庄 《观傀儡》诗:“酒阑有感牵丝戏,也伴儿童看到明。”亦作“ 牵丝傀儡 ”。
翻译:酒阑有感牵挂游戏,的伴儿童看到第二。”也作“牵丝木偶”。
3、宋代蒋捷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扩展资料:
《观傀儡》作者易士达 ,据考证是宋朝的一首诗词。
诗词正文: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
翻译:刻出形体假像真,一个丝牵动便精神。忍受嘲笑击鼓笛子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