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全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诗被收录于《饮水词》
作者: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 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连起来就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2.《人生若只如初见》里面出现的诗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潘岳悼亡犹费词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看花满眼泪,不***楚王言薛涛笺上十离诗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江城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风住尘香花已尽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断肠词问世问、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断肠人在天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人生若只如初见之类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木兰词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纱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见茶花烟烟盒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以上是意似的,以下是形似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如果单说就爱情而言,我还是喜欢那句: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当然还是李商隐的。
4.类似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诗句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
转身一世琉璃白。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与我相遇 注定了你的上穷碧落下黄泉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得了天下又有何妨,还不是失去了她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 爱哭了,这么难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 天亮了,照亮了泪光 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纵是风月千年,万里江山也不及与你对视的瞬间。
谁会真正与谁望断天涯,红颜白发,又或者是沧海奇葩。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朕若得卿,生不二色。
君不负我,我不负君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有谁 一簪华发,等谢了佛法下盎然三生的花,淡入传说的繁华,如昨、如锁。 谁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
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清欢***,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烽火烧,几时了。冠翎梦,故里情。
碧落上,黄泉下。千山雪,月光泻。
等待伊,相思情。寒衣调,一阙歌,唱不尽情丝万缕,柔肠千结。
是今生相伴,或来世再惜?淡褪了的记忆,消散了的芬芳。 .韶华已逝,物是人非,坐拥天下又有何用,不如为他覆了江山袖手天下。
纵然是江山如画,也无所谓繁华刹那.. .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 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执手陌上眠,从此天涯眷;天上人间,碧落黄泉。
5.人生若只如初见 的全诗这首的题目是:《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记得词谱中似无此调,可能是纳兰自度曲。
纳兰情深词浅,然而却常有极直白动人的好句,象这里的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所有句子,都变成了可有可无,几乎无法让人留下印象。还有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时候突然想起,觉得一句便可诉尽相思与悲凉,只是忘了出处,后来偶于他人文章里发现,原来是纳兰一首《浣溪沙》小令里的结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6.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谁的诗句一、回答:“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二、扩展回答: 1、原词欣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作品简介:《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3、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342首,编辑为《纳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