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点心诗词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有。
2.有关糕点唯美的句子1、幸福就是甜品的味道;每道甜品都有一个故事; 生活就像一道道甜品, 不品尝怎么知道哪道更适合自己2、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
3、粉红色的蛋糕来自大自然的鲜明而清新的粉红色,涂抹在可爱的花朵上,还有灿烂的蝴蝶轻轻驻足。不是童话,却胜似童话。
讨好味觉的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4、全巧克力的蛋糕:它不是最眩、最醒目的,但是总有忠实拥趸对它青睐有加。
香浓诱人的巧克力口味;柔软的口感、甜蜜的味道,完美的全巧克力蛋糕经得起各种口味的挑剔。表面富有曲线美的巧克力花纹与蛋糕的名称相得益彰。
5、生活没有多么甜蜜,更多是平平淡淡的感动,用心去感受那些平淡,一切就如甜饼般美妙6、慕斯蛋糕:把- -大勺慕斯蛋糕塞入口中,冰凉的奶油一下子就化成了暖暖的,芾有淡淡乳酪香味的蛋糕底十分诱人,软软的蛋糕中夹着甜蜜的鲜奶油,真是美味至极啊!7、幸福就是甜品的味道;每-道甜品都有一个故事; 生活就像-道道甜品, 不品尝怎么知道哪道更适合自己。8、来自大自然的鲜明而清新的粉红色,涂抹在可爱的花朵上,还有灿烂的蝴蝶轻轻驻足。
不是童话,却胜似童话。讨好味觉的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9、海绵蛋糕卷口感特别柔软,绵滑,搭配上淡淡的香橙味道,吃在嘴里有一 种幸福的味道。10、香浓细滑的巧克力和奶油,再加上酥脆的姜饼干,口感丰富层次鲜明。
搭配上- -杯清甜的果香红茶,清新的口感,迷人的色泽、馥郁的水果香,马上让你心旷神怡,唇齿留香。11、爱是神奇的,它使得数学法则失去了平衡;两个人分担痛苦,只有半个痛苦;而两个人***享一 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
12、元月从桃李艳,中华遍地栋健食。13、圆圆的蛋糕,像月亮-样,外面-层xx颜色的奶油,非常漂亮!尝- -口, 甜到了心里。
14、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15、有人说,女人有两个胃,-个用来吃饭,-个用来吃甜点。
-边担心会胖,一 边却难以抵挡甜点的诱惑。16、恰恰就在我们得到甜食的瞬间,我们盼望的甜食,变成了又苦又酸。
17、全奶油的蛋糕:油香浓郁、口感深香有回味,吃在口中香软诱人,自有一种独特风味, 令人-品难忘。18、快乐幸福就是甜品的左膀右臂。
19、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20、吃甜食得浇上酸汁。
3.朴素的美食诗词窃以为对生活体察至细至微之人当识得美食之佳趣。
对美食的体验经历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其背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独特考察。倘若这个品尝美食的人有点考据癖,他定会查查什么地方出产食物的原材料,什么时候发现奇妙的烹制方法,什么人将其发扬光大。
《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除去其本身拍摄美食独特视角,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它对美食背后的故事的探寻。回顾中国的古代文学,不难发现那些写出绝世佳作的大文豪们大都留心生活,而其中嗜食会食者又占了绝大多数。
可见留心生活的人自是不会放过美食的乐趣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写美食的句子,笔者选取了几首写美食的古诗,研究了古诗、美食和地理背后的千丝万缕。
一、李白和雕胡饭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是李白在五松山借宿一位荀姓老妇家后心怀感激之作。诗的第五第六句写到“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何为“雕胡”?雕胡指的就是茭白。茭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中国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
而五松山在什么地方呢?安徽铜陵县。铜陵在长江边上,水资源丰富,适合茭白的生长。
茭白作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味美鲜甜,口感脆嫩,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而茭白饭则是广受欢迎的一种烹调方式。
茭白,米饭配以一点香菇外加一勺猪油就能成就一盘茭白炒饭,很家常的味道,亦是道地的江南美食。可以想象,在一个朴素的农妇之家,主人家端出这样一盘清香诱人的茭白饭,茭白映“素盘”,月光下莹莹卓辉,是何等“秀色可餐”。
无怪乎李白叹一声“三谢不能餐”。历史上除了李白还有很多人也对雕胡饭大加称颂,譬如杜甫“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又如宋玉《风赋》云:“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
小小茭白能在走遍天下,尝遍四时之味的文人们的记忆之中占有如此地位,不得不说江南水土之肥,美景、美人、美食一个都不落下。二、梅尧臣和河豚鱼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所失,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这首诗是梅尧臣在同范仲淹的一场酒宴上作的。
彼时梅尧臣刚卸任浙江建德县知县,而他的好友范仲淹时任饶州知州。范氏怀着宽慰友人的心思邀请梅尧臣同游庐山,在其款待梅尧臣的酒宴上,有一位客人讲起河豚味极鲜,勾起了范仲淹的馋虫。
梅尧臣却认为,仅仅为了享用河豚这道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险,是非常不值得的。即席赋诗一首,婉劝范仲淹不要冒险品尝河豚。
这首诗凑巧的让梅尧臣名满天下,而河豚竟一时有“梅河豚”之谓也。而梅的这首诗之所以一时名声大噪还得益于梅尧臣的另一位好友欧阳修的大力推荐。
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专门写到“梅圣俞尝于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欧阳修说“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二句道尽了河豚妙处。
且一探其“妙”。河豚在中国多出没于沿海,江河。
在长江汛期,春夏之际易于捕捞。中国古代最早的有关食用河豚的记录是《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述“敦水”之中“多肺肺之鱼,食之杀人”的文字。
“肺肺之鱼”指的就是河豚。早在先秦之前就有人食用河豚并有致死的情况了。
待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盛产河豚,吴王将之推崇为极品美食,河豚甚至享获“西施”美名。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大抵也正是这般豪迈的气魄才有“冒死吃河豚”的勇气罢。相比之下,尽管梅尧臣写出了形容河豚美味的绝妙佳句到底却少了那份为了美食拼命的精神气儿。
三、符曾和元宵 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说到元宵当是人人皆知的美食。符曾这首诗的前两句“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笔者以为写的是核桃酪汤圆。核桃酪汤圆的特点就是核桃配桂花,核桃的坚果味和桂花的清香搭配,健脑强身,是为佳品。
诗里的马家指的是京城的马思远,此家的元宵当时极为出名。元宵美名,世人皆知。
然而,元宵节与吃元宵的习俗却不是同时产生的,其间相隔了大约一千多年。元宵节是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发展和重视,关于元宵节的“发迹”民间还有诸多传说,其中东方朔和元宵姑娘的故事较富有浪漫情怀。
而人们在元宵节开始食用元宵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
4.古诗中有赞美中国糕点的没有苏东坡诗中的合浦月饼
当年“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宋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苏东坡在合浦居住时(元符三年7月—8月、即一一00年),留下了许多衣食行住的佳话,如东坡亭、东坡井、东坡塘、东坡笠、东坡砚、东坡肉、狗啰啰花、明月鸟等。合浦的一些土特产更是令东坡先生称赞不已,《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一诗,在珠乡民众之中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合浦月饼虽然同样也得到东坡先生的诗赞,却知者稀焉。
在题为《留别张左藏》一诗中,苏东坡是这样描述合浦月饼的:
编灌以豆猪,瑾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诗中的“编灌”就是用一种灌木条编的小猪笼,笼里装着用黑豆做眼睛的猪仔饼,猪仔饼的身上还涂了各种颜色的涂料。这就是东坡先生见到的合浦猪仔饼了。从诗中可知,东坡先生当年见的到合浦猪仔饼,几乎与今天的合浦中秋市面的猪仔饼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5.古诗中有赞美中国糕点的没有苏东坡诗中的合浦月饼当年“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宋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苏东坡在合浦居住时(元符三年7月—8月、即一一00年),留下了许多衣食行住的佳话,如东坡亭、东坡井、东坡塘、东坡笠、东坡砚、东坡肉、狗啰啰花、明月鸟等。
合浦的一些土特产更是令东坡先生称赞不已,《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一诗,在珠乡民众之中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合浦月饼虽然同样也得到东坡先生的诗赞,却知者稀焉。
在题为《留别张左藏》一诗中,苏东坡是这样描述合浦月饼的: 编灌以豆猪,瑾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诗中的“编灌”就是用一种灌木条编的小猪笼,笼里装着用黑豆做眼睛的猪仔饼,猪仔饼的身上还涂了各种颜色的涂料。
这就是东坡先生见到的合浦猪仔饼了。从诗中可知,东坡先生当年见的到合浦猪仔饼,几乎与今天的合浦中秋市面的猪仔饼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6.有关点心的诗词苏东坡的《老饕赋》
《老饕赋》原文: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颜如李桃,
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
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
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与两髦。
候红潮于玉颊,敬暖响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
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
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
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