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是个蛮神奇的存在。
很多对玉接触不多的人,可能没听过和田玉,但他大概率听过羊脂玉。
甚至很多刚开始玩玉的朋友,也把羊脂玉当成玩玉的一个目标,极端点的,不得到一块羊脂玉不罢休。
市场上也一样,现在很多商家都讲自己卖的是羊脂玉。
在这种种误导之下,“羊脂玉”在很多人心中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玉种,更有玉友为了追求“羊脂玉”而吃药上当。
那羊脂玉到底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羊脂玉是什么呢?
明朝末期高濂的《遵生八签》里有一句话叫:“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
乾隆御制诗《咏周玉素壁》也写过:“质本羊脂白,色今栗子黄。”
而后在各种记录当中,“羊脂”这个词被频频使用。
但究其本质,我们会发现,羊脂玉其实只是古代对和田玉的一种形容。
就像今天说的鸭蛋青、苹果绿一样,都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鸭蛋青,是指颜色偏近鸭蛋壳颜色的碧玉,苹果绿是指像绿苹果颜色一样的碧玉。
而羊脂玉,就如字面的意思,是像羊脂一样的和田玉。
也就是说,古人在命名时,感受到好的和田玉的手感和视觉感有种羊油般的感觉。
所以就有了羊脂玉这个叫法。
总的来说,其实羊脂玉在古代是称赞一块美玉的,形容它凝若羊脂。
而且一般多是出现在诗句当中的,很少有人会用口语说“我手里有块羊脂玉”。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下结论了:
无论是羊脂玉还是现在所说的羊脂白玉,都只是形容一块玉有如羊油般油润细糯的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名词,更不是一个单独的玉种。
当然,现在这种叫法已经泛滥,包括有些证书上也会写羊脂白玉。
我们要知道即便是在证书上,它也只能表明玉的颜色范围,而不代表玉的品质和等级。